应对气候变化能更好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26.12.2014  10:51

文/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爵士Sir Sebastian Wood

近期,气候变化议题再次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上周末,在秘鲁首都利马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就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

一些媒体舆论也反映出,气候变化给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引发了越来越深切的担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针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开展了迄今最为详细的评估,并公布了多份报告表明,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危害。

如果置之不理,气候变化将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广泛且不可逆转的影响,其中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农作物产量下降,供水量减少以及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对于气候的破坏越大,危险性就越高。

所有国家都难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许多已受其害。英国在去年冬天所经历的那样规模的洪灾将日益频繁发生。中国科学家所做的分析表明,由于地理原因,中国所受到的影响将大于全球平均受影响程度。在中国已然发生了显著变化:冰川面积减少了10%,冰覆盖层下降近20%。

世界各地民众的抗议活动也见诸报端,从伦敦到厄瓜多尔,人们举行游行呼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读这些信息呢?

我的第一个观察是,长久以来,争论的核心一直被描绘为是要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对气候变化采取有效行动之间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这样的立论是错误的。强有力的证据显示,应对气候变化能够更好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此外,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理解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更广泛的益处,例如,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和采用绿色技术。

这些行动有助于净化我们的空气和水,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创造就业机会,刺激更加清洁的经济增长。

其次,科学研究也在越来越明确的证明,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而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极有可能是主要原因。

第三点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正在取得进展。

利马大会达成的气候行动协议表明了各国政府回应公众要求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意愿和承诺。虽然在利马举行的磋商是艰难的,但最终达成了共识,通过协议将各国联合起来,为明年巴黎气候大会产生第一份气候变化全球协议奠定了基础。

我的第四个观察是,在国内和国际上,许多国家都表现出了领导力。

欧盟、美国和中国,加起来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在最近几周都设定了各自的减排或者控制排放量的目标。

欧盟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新目标,即到2030年在欧盟范围内至少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而英国正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前沿。

在英国,我们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降低排放量。(根据英国在2008年颁布的全球首个《气候变化法》),受法律约束,我们到2050年须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80%。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采取行动。在2011至2015年期间,中国在绿色经济方面的投资将超过1.2万亿美元。增加清洁能源和减少对煤炭依赖性的新目标将开始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

英国与许多其他国家一起正在与中国开展密切合作,支持这些变革。中英之间正在就海上风电、碳捕捉与封存、支持清洁和环保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等开展全球领先的合作。

我们必须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以避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恶果。这样做符合我们自身的利益。达成一个强有力的国际协定将有助于我们达成目标。该协定将确保所有国家都采取行动,并且向投资者和企业发出明确信号—全球正在向低碳经济转型。利马会议已经让我们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