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 深化应用:西安市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30.12.2014  15:47
            为进一步推进西安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试点 “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探索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西安市教育局成立以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专家组傅钢善教授为组长的评估组,2014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对阎良区教育局等3个区域试点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15个试点学校进行了中期评估。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全市各试点单位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得到完善,创新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新思路、新模式。             ——教学模式创新方面。 远东第二中学借助信息化手段形成的“导学稿”教学模式以执行课堂七步骤为着力点,强化探究式教学,带动备课、上课、辅导、质量检测、教研、学习等教学各环节工作,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与实践能力。长安师范附属小学“以单为线——合作追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用“活动单(导学案)+课件”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小组合作+展示台展示”的学生学习交流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不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机制创新方面。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利用“远程互动备课及协作教学平台”,跨越时空限制,开展“远程互动备课”“同步课堂”等活动,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辐射到薄弱学校,形成“资源共享,常态互动、辐射教学”的有效机制,使薄弱校教育教学和教师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西安铁一中利用远程互动录播教室,开发名师优课、微课和慕课等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大学区交流平台的“名师课堂”“直播课堂”等栏目及时向薄弱校推送优质课程资源,形成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大学区网上教研新模式,有效促进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阎良区依托陕西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在区域内开展“跨校教研”,打破校际界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解决了薄弱学科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             ——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 西安市第一中学基于“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建设理念,构建校级“信息化应用中心”,实现了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信息化应用,达到绿色无纸化和高效节能的目的。灞桥区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开发和运用《实训设备管理系统》,跟踪、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各种实验实训,提高实验室及器材的管理效率,为实验实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陕西师范大学金泰假日花城小学借助QQ和微信,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数字化家校互动平台,营造了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共育的良好氛围。             两年来,西安市以服务教育发展中心工作为重点,以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应用驱动,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模式。2012年制定《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认识,明确目标,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2013年召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交流工作经验,专家现场指导,保证试点工作科学有序推进。2013年和2014年,开展阶段性评估,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该市将积极挖掘试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大力宣传和推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发挥试点单位和学校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学校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