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产蓼花糖,一元钱3个”  学生扮摊贩 校园办“庙会”

10.01.2015  02:10
核心提示: 叫卖声、谈笑声、精彩的文艺节目和有趣的互动游戏,现场人头攒动……这并不是某个集市,而是昨日西安市三中的学生们在校内举办的一场庙会。通过售卖具有陕西特色的商品,既锻炼实践能力,又弘扬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叫卖声、谈笑声、精彩的文艺节目和有趣的互动游戏,现场人头攒动……这并不是某个集市,而是昨日 西安 市三中的学生们在校内举办的一场庙会。通过售卖具有 陕西 特色的商品,既锻炼实践能力,又弘扬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摊主是学生 顾客也是学生

“快来看一看,陕西特产蓼花糖,一块钱3个。”“面人捏得真漂亮,我要一个。”一场别开生面的庙会,因为摊主与顾客的特殊身份而显得更加有趣、热闹。昨日下午3时,西安市三中的操场上人声鼎沸,135个由西安市第三中学大学区的学生经营的摊位上叫卖声、欢笑声不断。

庙会的“食品一条街”中,烤肉的同学在炉子上翻动着肉串,刷油、撒调料,一连串的动作看上去有板有眼。“图书一条街”中除了售卖,更多的是知识的交流,套圈、跳绳等游戏摊位上欢声笑语不断,主席台上的文艺表演引来阵阵掌声,现场一派火热的景象。

庙会不止卖东西 陕西文化也学习

操场东边的一个摊位,被一群女学生围得水泄不通,走近一看,原来这卖的是发簪。“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高二9班的历史课代表,也是该摊位经营者之一的杜坤玥背诵着《长恨歌》中描写杨玉环头上发簪的名句,这样的推销方式煞有文艺范儿。

“我平时就喜欢唐朝文化,这也是我选择卖发簪的原因。”杜坤玥告诉记者,她想用卖发簪的形式,吸引同学们了解唐朝文化,因为西安原本就是唐朝的都城,这也是弘扬陕西文化的一种形式。杜坤玥说,发簪是自己与同学利用元旦假期亲手制作的。记者了解到,售卖的商品一小部分由该校学生会出资购买,其余则是学生们自己制作。

知识不限书本中 寓教于乐更轻松

西安市第三中学副校长李懿表示,学校希望利用文化庙会这个舞台,让同学们走出教室,采取“经营、管理”完全仿真市场的形式,让学生尝试自己不曾接触的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各施才技,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加强情感交流、融洽关系。

同时,一些带有陕西特色的摊位,学生们将自己了解或学习到的陕西文化融入其中,或邀请民间艺人展示,让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走进校园。通过举办庙会,让文化的学习、交流不局限于书本或课堂中,以轻松、热闹的摆摊售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欢乐中了解陕西特色文化。

本报记者 白圩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