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青年拥抱“互联网+” 开启了创业之旅

17.08.2015  19:00

    西部网讯(通讯员 刘贺伟 邬跃飞)“互联网+”正以其“连接一切”的神奇魔力日益渗透入传统的经济社会,成为推进产业升级和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陕北能源大县府谷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顺势而为,积极拥抱“互联网+”,开启自己的创业之旅。7月底,府谷县成功入选由财政部和商务部公布的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0个示范县名单,入选县将获得财政专项拨款1000万元,年内考核达到要求的示范县还将在2016年再扶持一年。

    传统特色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

    由府谷青年刘强创办的三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原本主要依托自建的5000吨气调保鲜库经营蔬菜、水果以及其它的一些农产品。在来势汹汹的电商大潮中嗅到商机后,刘强果断地调整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去年9月在淘宝网建立微店,开始利用互联网来对外销售公司经营的海红果等特色农产品。仅海红果一项,去年下半年就在线上完成销售额40余万元。

    在互联网上挖到第一桶金后,刘强开始带领他的团队包装本地野生酸枣、陕北小米、黑花生、杏干等绿色农业产品在网上销售。连原来在农村一文不值的“羊粪蛋蛋”经过精心包装后也在网上销售的异常火爆,成为一些二、三线城市居民钟爱的绿色养花肥料。

    在府谷,像刘强这样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创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赵五家湾办事处大学生村官白富文在网上开通了“赵五家湾农特产品旗舰店”,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蜂蜜、黄油、豆面、糕面全部投放到电子商铺销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实现盈利2000多元。

    “把农产品拿到网上去卖,不仅打开了本地农产品的销路,还能让当地农民的钱包鼓起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下阶段,我们准备联系其他乡镇、办事处的大学生村官,一起组建‘大学生村官联盟’。大家一起合力将县内各乡镇的土特产拿到网上去卖,以帮助农民解决产品销售难问题。”信心满满的大学生村官白富文说。

    当地的另一家农产品经营公司森鑫也在淘宝、天猫、京东、一号店等电子商务平台注册店铺,开始在线销售贴有自己商标“佳禾美”的小米、黄油、荞面、莜面等特色农产品。

    “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由5名年轻人组建的府谷县唯尚(V-SHOP)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份正式成立,公司主要致力于打造将同城线下商家整合在微信商城、手机商城、网站商城进行三网合一的互联网购物平台。平台上线运营两个月以来,已经有涵盖本县美食、娱乐、酒店、服装等行业的50多家线下商铺入驻。

    “加入三网合一的互联网购物平台之后,消费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我们店铺的一些营销信息,这种对称的信息传播模式确实给我们来了不少新的收益。”某入驻唯尚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商家表示。

    目前像唯尚科技有限公司一样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一些网购平台在府谷县正在悄然崛起,像同城淘宝店、同城团购,他们大多由20多岁的年轻人运营。

    统快递业在和“互联网+”相遇后也在悄然发生着蜕变。目前一种“互联网+快递”的新型快递模式也在府谷县开始崭露头角。

    府谷县的“喜来快递”已经打破传统手填面单的模式,开始基于位置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来实现微信下单,这种新型快递模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一族的消费视野。“在加盟这种新型快递之前,我根本没有想到互联网已经延伸到了快递行业,它的准入门槛低、投资成本也不高,太适合我们年轻人创业投资了。”“喜来快递”负责人董荣荣说。

    “互联网+”浪潮催生地方软件服务业

    在“互联网+” 浪潮的冲击下,众多地方企事业单位也纷纷“触网”求转型,地方上互联网技术人才和技术服务的缺乏成了制约他们转型的一大“瓶颈”。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地方上互联网技术支持服务的缺乏,催生了地方软件服务业的兴起。

    本来打算回乡创业做传统电商的府谷县青年大学生王坤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于2014年创立了易达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已有员工15人,公司主要致力于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网络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公司对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给予股权分配,已经有2名员工拿到了股权。

    “尽管公司刚成立不久,但现在基本运营还不错,一些小的项目非常多,项目大多以B2B网站的开发运营和微信公众平台的二次开发为主。最近刚接了一个50多万的移动端应用程序开发(APP)项目,已经开始前期开发。”易达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坤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县内传统的企事业单位门户网站在日益减少,网站由过去的50多家减少到30多家。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大军中来,据我们的初步掌握,现在县内由青年人运营的电商、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已经发展到16家。甚至一些大的涉农民企也开始‘触网’。”府谷团县委副书记贾艳军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