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面食

26.01.2016  11:51

  游台湾的首餐是在垦丁吃的,因为见到“卤味”的招牌,想是有好东西吃,一家大小便走进店去。谁知那些鱼丸、豆腐、菇类等,不过是在滚水中焯一下就上桌,你愿意点酱油就自便,不点,就没啥味道,挺硬的丸子里还包了馅,以为是豆制品的东西大多是面筋……先生对着一碟碟杂拌食品说了句潮汕地区的流行语:“福建人(台湾多福建人)的卤味笑死潮州人。

  以往总听说台湾小食好吃,我先生到过台湾多次,听我念叨到台湾一定要好好吃,便大泼冷水,叫我别抱太大希望。还真被他说中,这第一餐令我失望。

  不过,从第二餐吃牛肉面开始,对台湾美食的信心又回来了。自此,在台湾南北近十天旅途中,我们不断吃面食,包括各种面条、包子、水饺、馄饨、油饼等。先生向来对面食有偏见,说是吃到喉咙吞不下去,我们去日本或韩国,看大家津津有味地吃拉面,他就没食欲,要另找餐店。但今次在台湾,居然有时也吃面食,没再出贬词。

  台湾面食真是庶民食品,二、三十港元就可饱肚,物美价廉,在香港赚钱,拿到台湾来消费,生活满足感立刻提高。在香港也吃得到饺子馄饨牛肉面,但味道到底有分别,吃台湾平民店的面食,不比在香港吃“鼎泰丰”差。

  我弟弟的亲家夫妇每次来港,经常获邀吃大餐,他们不太适应,亲家太太说,他们在台北家里,晚餐很简单,吃碗面什么的就行了,人也觉舒服。她的话有些道理,台湾人性情普遍温软,可能与吃面食有一定关系。(摘编自大公报 作者:慕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