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妇联把关爱送到“高墙内外”

26.02.2015  10:45

  如何让那些“三无”服刑人员的家庭和子女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 延安市妇联把关爱送到“高墙内外”

    本报讯(记者 韩岩 实习生 曹嘉立)春节临近,记者带着“服刑人员过年都想些啥?”的话题,来到延安监狱实地探访,没想到由延安市妇联发起的一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正在“高墙”内外深入开展中。这项活动不仅引入社会力量的关爱帮扶,亦得到了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的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重视支持妇联的这项工作,构建全社会关注服刑人员子女工作机制,让下一代受到良好教育,不致重蹈父辈的覆辙,应成为我们的责任。”

      延安监狱关押刑期15年以下服刑人员达2000余人,其中延安籍服刑人员占到近一半。2013年8月,延安市妇联在实施特殊特困儿童关爱工程工作中,通过与延安监狱开展帮教互动,发现一些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因家庭困难陷入无人监护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未成年孩子有的才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却要承受父辈犯罪给整个家庭和个人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痛苦;有的因生活困难上不起学、起居无人照顾,被人白眼遭受社会的歧视。

      面对这一现状,延安市妇联围绕“如何保护这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权益,预防他们违法犯罪,促进服刑人员改造,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关爱主题,将特困服刑人员子女关爱工作纳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之中,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这个被遗忘的特殊群体。当年,通过摸底排查,首批确定了本市户籍36名特困服刑人员的40名未成年子女作为帮扶对象。在开展结对帮教活动中,市妇联动员组织“女企业家协会”的19名女企业家,与这些家庭孩子结成帮扶对子,一年下来救助帮扶爱心资金达4万余元,有效解决了这些子女入学难、入托难的问题。

      采访中,延安市妇联主席刘晓勤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服刑人员子女并非孤儿,民政部门虽有救助政策,但这些子女却享受不到,成了慈善救助一块空白地。”据了解,安塞籍服刑人员樊某某,其妻生下女儿6个月后便离家出走,小女儿只能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因家庭困难女儿都5岁了还上不起学,前年通过市妇联协调救助,女儿不但进了幼儿园,还免去了全部学费和生活费。

      去年,市妇联又确定了33名困难服刑人员的47名未成年子女作为帮扶救助对象,并针对这些子女的生活现状,要求全市各县(区)妇联建档立卡、定期走访,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让服刑人员和其子女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组织的温暖,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目标考核。

      说起市妇联帮扶关爱行动,延安监狱长丁志军感触最深。他说:“服刑人员进了‘高墙’,心里想的有三件事:一是自己的生存环境,能不能吃饱饭、有病谁给看;二是想早日出去、立功受奖;三是想家人,孩子有没有学上,老婆跟谁过了,老人靠谁养。因此,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不仅是监狱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特别是对那些‘三无’服刑人员的家庭和子女,有了社会的帮扶关爱,对教育改造工作促进非常大,这项活动可以说填补了监狱社会化帮教的空白。”据监狱教育科干警辛文海讲,每次把帮扶关爱服刑人员子女的录像拿到监区播放时,许多服刑人员观看后都泪流满面,内心产生了极大震动,纷纷表决心要好好改造不再违法犯罪,争取减刑早日出狱。

      作为这项活动的倡导者、延安市妇联主席刘晓勤说:“我觉得这项工作意义特别大,越干越觉得重要,目前,全市妇联已有34个成员单位参与到这项关爱行动中来。让服刑人员子女有学上,不再自卑遭歧视;让关爱行动走进‘高墙’这些特殊人群,感化帮助他们不再仇视社会,减少社会犯罪率。”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