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子长县科技支撑农业大发展

22.10.2014  19:36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各部门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薯类种植业。子长县马铃薯主要推广品种有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和中晚熟品种克新一号,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3万亩以上,鲜马铃薯年产量达35万吨,年加工转化15万吨,外销8万吨,生产淀粉、粉条、粉皮等深加工产品1.5万吨,实现薯业总产值4.8亿元,农民人均靠马铃薯产业纯收入突破1900 元,是我县传统农业的主导产业,先后于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洋芋之乡”,1999年被国家外贸部门确定为“出口洋芋基地县”, 2010年“子长洋芋”、“子长粉条”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子长县“百通”薯产品商标被陕西省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后被延安市认定为知名商标),2012年又被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组委会命名为“中国绿色马铃薯示范县”。   
    (二)山地苹果业。子长苹果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起步,主要以群众自发栽植为主,到八十年代末,以寺湾、李家岔为主的部分乡镇开始大量引进栽培苹果,苹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当时农民发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提高规模效益,1992年县委、县政府将发展苹果生产列为全县农村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并作为群众脱贫致富、振兴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并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决定》。同时加强了技术力量和机构建设,成立了县果业开发中心。重点村均成立了果农协会。2011年我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苹果北扩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制定苹果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提出2011-2015年全县发展10万亩山地苹果,实施该项目,为发展10万亩山地苹果提供技术保障。截至2013年底,全县苹果总面积达15.3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6500万元,苹果产业初具规模。
    (三)设施蔬菜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高度重视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办法》(子政发[2013]3号),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采取“五动”措施,即“政策调动、宣传鼓动、科技促动、典型带动、市场拉动”,按照“基地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害化、营销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蔬菜品种实现多样、合理化;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显著提高;技术服务体系及市场流通体系健全,大棚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全县建起大棚10570个,生产蔬菜10.8万吨,产值超过亿元。
      二、科技因素
      我县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来,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推广科技管理新模式。先后成立了“梨果专家大院”、“马铃薯专家大院”、开通了星火科技“12396”热线服务、每年下派了60名左右的科技特派员、推广了“大荔模式”的科技服务以及进行了“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技术服务活动,为农民群众全方位、多渠道搭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二是大力培育科技示范园区。按照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用统筹城乡的理念发展新农业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的指导下,通过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和完善了杨家园则日光化温室蔬菜、栾家坪庙湾沟福林山地苹果、涧峪岔蚕桑、南家湾薯类繁育示范园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促进农业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紧抓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各级政府把加强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技术素质作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关键环节来抓,围绕调整和优化农业产品和农业结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各乡镇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农业产业培训会,县薯类开发中心、蔬菜中心、果树中心、蚕桑中心等农口产业部门下派技术员蹲村(一对一)进行产业指导和培训,县科技局每年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并在有条件的村建立了“农家书屋”。目前,累计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赠送图书12万册,发放宣传资料60多万份。
      总起来说,这几年我县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滞后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体现在:(1)农业整体科技利用水平较低。我县位于黄土高原,属于山区地带,耕地多为梯田地,呈现分散性、系碎化、条块状特点,不易机械化耕作,科技水平利用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2)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我县至今尚未形成强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农产品主要以服务全县人民需求为主,没有形成品牌产业,农业产业商品化不高,附加值较低,规模化产业化不明显。(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乏力。调查表明,目前我县共有农业技术人员467人(其中乡镇221人、县直  246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较低;同时,还应看到,本来就比较少的农业技术人员,经常被抽调做其它临时性工作,真正能安心搞农技推广的微乎其微。用则进,不用则退,以至于有些农技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新的农业产业发展形势。(4)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由于农业效益不高,农村不少文化程度稍高一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想法设法外出打工、弃农经商,真正留在家里干农活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妇女、未成年的小孩。据调查,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一半多,他们安于现状,思想保守,农业技术水平低,市场适应能力差。(5)对农村新兴产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扶持不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现有专业合作社、涉农公司等实体150多个,目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有部分热心的回乡大学生、回乡青年,基层创业,也办起了实体。这些经济实体无论从技术、经验、经济实力以及经营管理方面,都很脆弱,单从科技层面讲,扶持力度很有限。
      三、依靠科技推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和对策
      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总体思路应该是:围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着眼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下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具体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农业是弱质产业,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不增加农业投入是不行的。但是也应看到,目前我县财力紧张,增加农业投入面临诸多困难,唯一的选择是投入主体多元化。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投入。积极挖掘国家和省市政策的含金量,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二是扩大信贷投入。县金融部门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信贷投入,确保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对农业产业进行专项扶持和奖励,吸引农民群众创业积极性,增加农户自身投资力度。
    (二)办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农业示范体系。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示范体系建设的一个创新。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对此,呼吁各级领导应该切实把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当成一项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任务来抓。
    (三)转换农业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既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产品优势向规模优势、经济优势转变的过程,又是转换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农业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我县应积极推广和完善“专家大院”、“大荔模式”、农业产业合作社等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好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专业大户,发挥好产业领头羊作用。实现农业产业的生产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
    (四)依托科学技术进步,大力培养优势产业。结合我县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区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按照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有机结合思路,在改造和管理好原栾家坪山地苹果的基础上,加快安定、李家岔、玉家湾、涧峪岔等重点区域的山地苹果建设,新建高标准山地果园2万亩,将其打造成我县农民长期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同时,统筹发展好涧峪岔蚕桑业、以养牛和养猪为主的多元化养殖业、设施蔬菜和大田蔬菜相结合的蔬菜种植业,并持续抓好优质秦蓖系列杂交繁育和品牌创建工作,以及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