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引领经济新常态奋力展现新作为

04.04.2015  10:20
        “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习总书记对延安人民的关怀。”这已成为延安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

      今年以来,面对石油、煤炭等主要工业产品量价齐跌经济下行压力,延安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各项建设事业正在全面展开。从延安新区、旧城改造的建设现场,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从市直部门到县乡村组,到处是一派大干快上、只争朝夕的忙碌景象。

      由于气候原因,延安每年11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是项目建设停工期,但冬闲阻挡不住延安建设者们奋进的脚步,一批项目建设马不停蹄。黄龙风力发电站、延安大剧院、子长煤矸石综合利用、富县芦村煤矿等建设项目在采取一定的质量保证措施后,冬季一直都没有停工。3月15日,斯伦贝谢长和开发区油服基地项目、延安深圳轻工产业园二期项目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在刚刚召开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暨全省重点项目巡查启动会上,延安市又有总投资368亿元的5个能源项目和7个非能源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延安市出台《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办法》,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推进责任制,重大项目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对重点项目建设全程监控、全程管理、全程推进,一季度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68.4%,为历年最高。

  服务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各种调研活动密集展开,工业发展暨招商引资推进会、农业农村工作会、镇村综合改革推进会、扶贫开发工作会、经济运行联席会等工作会议紧锣密鼓进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意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等一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延安市主要领导利用会议休息时间拜会了国务院扶贫办和万达集团、江山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光大集团等企业领导,就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与企业开展合作等事宜进行协商座谈,延安与这些大型企业达成多项共识。目前,正在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金融保险、城市建设、科技扶贫等领域进行洽谈对接,力争在延安投资一批重大项目。今年3月初,延安市政府邀请省内几十家银行机构与部分企业在延安共同签署《陕西银行业支持延安发展共同宣言》,签署了256亿元的融资合作协议。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团队赴山东东营、烟台等市与国内油气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民营龙头企业进行专题招商。延安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签署《富县区块天然气战略合作》意向书,就上游天然气勘探开发和下游LNG生产销售项目展开合作。同时,延安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在多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花结果,延安市委、市政府抓早动快,从3月初开始研究起草《延安革命老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率先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征求意见、广泛讨论,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通过。行动方案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总要求,对延安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拔掉穷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今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总书记对延安人的亲切嘱托。延安上下一致认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就是今后搞好扶贫工作的方向。通过实施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扶贫、能力扶贫、救助兜底扶贫、包村联户扶贫六大扶贫工程,到2017年实现13个县区脱贫摘帽、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目标。

  做大做强“红色”、“绿色”、“黑色”特色产业,将成为延安老百姓脱贫致富基础。延安正在加快推进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工程,大力建设五大文化产业园区、26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使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以黄帝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成为延安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做精做优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以洛川苹果、南泥湾蔬菜、延安地椒羊、延安小杂粮品牌为代表的四个生产核心区和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四核百园”发展格局。五年中,延安要建设2000万吨原油生产基地、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形成2000万吨炼油能力、8500万吨煤炭产能,加快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高载能、新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等非能源产业。

  延安落实总书记行动方案提出,继续大力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发展战略,构建“两带四廊”城镇空间布局,建设南北两个城市副中心,南接关天经济区、北连呼包银榆经济区,形成“一主两副”为主体的城市格局。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市县连接高速化,形成连接北京、郑州、太原、兰州、银川、包头等城市“半日交通圈”。抓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屏障。推进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延河、洛河、秀延河综合治理。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碳汇经济,启动碳汇交易市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用制度保证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责任编辑:小米      审核: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