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延安特色杂粮产业的健康发展 - 记优秀科技特派员刘小进

16.10.2014  17:52

      刘小进,男, 1973年5月生,陕西延安人,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本科学历。1997年7月毕业于榆林高专农学专业,同年8月分配至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至今,2012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任延安市农科所经作室主任、杂粮课题主持人、国家食用豆产业体系陕西团队成员、陕西省小杂粮产业体系岗位专家、2013年被省科技厅聘为省级首席农艺师、陕西省遗传学会理事、陕西省农学会小杂粮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获延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创业事迹
      2011年被聘为延安市科技特派员以来,刘小进同志立足本职岗位,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当地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到需要科技支撑而发展的农业主战场中去,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农民科技致富的新途径,为当地小杂粮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的一致好评。
      一是潜心钻研农业科研,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是关键。为此,刘小进先后开展小杂粮试验研究16项,申请省、市农业项目2项,争取项目资金34万元,征集荞麦、糜子、红小豆、绿豆、芸豆等品种资源360余份。经试验示范,筛选出优良品种近十个。其中,“龙眼一号”黑芸豆通过省级认定、“蟠龙黄糜子”获全国优质黄米品质评选第二名、“榆荞4号”杂交荞麦开创了荞麦育种的先河、2013年“延甜荞1号”荞麦通过国家审定。另外,刘小进带领着科研团队,针对延安鼢鼠危害,自主创新研制出鼢鼠防治新器械——“倒T型灭鼠器”及三大配套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际,截至2013年,累计应用项目技术192.75万亩,挽回经济损失9582.7万元,农民新增纯收入8792.42万元。
      二是建立示范基地,增强科技引领作用
先后在吴起、志丹、安塞、宝塔区、富县抓建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5个,示范推广小杂粮新品种5万余亩,促进了当地小杂粮生产发展和品种更新换代。2011年在吴起县周湾镇徐台子村、五谷城乡八合堡村、庙沟乡黄湫岔村,安排糜子、荞麦、小豆示范样板田3000亩,示范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良种补贴、统一施肥、统一机播、统一地块,取得了丰产,增幅18.5-84.0%;2012年在吴起县五谷城乡、志丹县双河乡、延川县杨家圪台镇、安塞县西河口管理区等,抓了红小豆150亩、糜子1000亩的示范基地,推广了良种统供、配方施肥、规范种植、统一规划等措施,红小豆示范平均亩产140公斤,较当地对照110公斤增产30公斤,糜子示范平均亩产180公斤,较当地对照145公斤增产35公斤,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3年在志丹、安塞、延川示范推广红小豆、荞麦、芸豆等新品种200多亩,推广了垄沟种植、良种统供、配方施肥、病虫综防、规范种植等措施,示范效果显著。
      三是加强科技培训与宣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提高农民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将有利于促使其自觉自愿接受和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为此,刘小进同志不仅注重技术的推广应用,还重视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2011年至2013年,利用科技下乡、科技之春、农业生产调查等活动,开展各类培训21次,对2200多名农民和5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小杂粮高产栽培技术、鼢鼠防治技术、间作套种技术等培训宣传普及,发放《特色杂粮产业技术问答》等技术资料6500余份,使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技能都有了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农民知识文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是积极开展生产调研,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献计献策
      2011年以来,刘小进先后深入吴起、志丹、安塞、宝塔区、延川、富县、甘泉等13个县区24个乡镇36个村,开展春季农业生产调查、苹果幼园套种调查、小杂粮产业调查、糜子田间杂草调查、鼢鼠危害调查等20余次,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科技论文6余篇,参编书籍3部,起草制定技术标准(规范)5项。其中,“延安苹果幼园套种豆类作物栽培技术”获“2011年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红花甜荞籽粒淀粉的理化特性”发表于《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第29卷)、“陕北地区糜子田间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发表于《西北农业学报》;“小杂粮生产形势与高产栽培技术”和“苹果幼园套种矮杆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两篇讲义被编入陕西省《基层农技员培训教材》;参与了《延安农业志》、《中国黄米食品》和《Advances in Broomcorn Millet Research》等书的编写;“鼢鼠防治新器械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11年获陕西省政府农技推广成果三等奖。
      此外,刘小进同志注重同小杂粮企业、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了延安市人民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建的“延安小杂粮产业研发中心”的前期调研、协议起草、挂牌签字、团队组建和日常工作。2013年“延安小杂粮产业研发中心”获延安市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优秀科技创新团体奖,为更好开展小杂粮工作搭建了良好平台。
刘小进同志作为一名延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能够不辞辛苦,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得广大农民的信任和爱戴。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