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薯业产业的领跑者 - 记市级科技特派员郑太波先进事迹

07.08.2015  18:27

      郑太波,高级农艺师,现任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会员,陕西省马铃薯科技创新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理事,陕西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陕西农业科技交流》编辑部特聘通讯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师,延安市农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高效设施蔬菜和薯类作物组织培养研究与推广工作,其扎实的理论基础,求实的工作作风,高超的技术水平,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许、同行的认可、单位的肯定。2012——2014连续三年被延安市科技局评为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
        郑太波政治立场坚定,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把调研成果转化成工作思路。2012年被聘为科技特派员以来,他深知要把“三农”工作做好,做扎实,使农民幸福指数提高,单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基层调研,并把调研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他先后针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动态和马铃薯生产状况开展调查70余次,举办科技培训班32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余份,培训技术骨干160余人,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形成《延安市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推进延安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延安市彩色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延安市绿色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森林有机质在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中的应用研究》《浅谈延安市甘薯单产偏低的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等36篇论文在《陕西农业科学》、《蔬菜》、《中国马铃薯》等刊物上发表,起草了《延安市有机马铃薯生产技术标准》和《十二五延安市薯类作物产业发展规划》,完成获奖论文3篇,参与“延安市农业技术标准”和“延安市农业志”等书籍的编写工作,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郑太波工作勤奋,业务精湛,敢于创新,是全所广大青年的先进典型。任现职以来,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业务,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一是主持完成了“延安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与推广”项目。该项目实施四年来,探明了脱毒马铃薯原种、良种生产技术程序,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从基础种到合格种的良好协作共种体系,加速了马铃薯种薯脱毒化进程,累计推广脱毒种薯栽培总面积达102.10万亩,新增总产量达28629.86万公斤,新增总产值达57129.03万元,新增总收入达46323.87万元,新增投入产出比1:5.29,农民得益率4.30。2014年获延安市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二是实施的“陕北日光温室蔬菜嫁接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和“延安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6.3万亩,推广嫁接蔬菜栽培面积37.76万亩,新增总产量达4.2亿公斤,新增总产值5.9亿元,新增纯收入4.89亿元,实现了陕北日光温室主要蔬菜嫁接技术标准化,嫁接栽培规范化,嫁接方法多样化,嫁接产品优质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分别获陕西省农技推广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三是实施的“陕西省甘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项目和“甘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实施四年,集成创新出适宜陕西关中川塬灌区,陕北干旱地区、渭北丘陵地区等区域的甘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并作为主导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使陕西甘薯单产和效益位居全国前列。累计推广甘薯新品种及集成技术233.4万亩,新增甘薯71856.86万公斤,新增总产值77829.24万元,新增总收益57578.39万元,纯技术效益17273.52万元,农民得益率2.84。2012年分别获陕西省农技推广成果二等奖和宝鸡市农技推广成果二等奖。四是主持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共引进马铃薯新品种80多个,通过品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早、中、晚、特四大类共10多个品种应用于生产(早熟品种为费乌瑞它、大西洋、LK99;中熟品种为克新1号、大西洋、陇薯8号;晚熟品种为晋薯14号、青薯9号、青薯168;特色品种为红玫瑰、紫玫瑰),目前,马铃薯新品种覆盖率达60%以上,亩新增纯收入305元,年实现效益1.5亿元,优化了品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五是从事的“马铃薯、蝴蝶兰等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脱毒快繁”项目。系统掌握了马铃薯、蝴蝶兰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试管苗扩繁的各项技术环节和培养基配方标准。累积扩繁马铃薯脱毒试管苗84.9万株,蝴蝶兰瓶苗8万余瓶。建立了马铃薯、蝴蝶兰等植物从“茎尖脱毒-病毒检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工厂化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为进一步扩繁脱毒苗提供了技术保障;六是实施了“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2008-2013连续六年先后在志丹、吴起、安塞、子长等北部县建立马铃薯高产创建样板田4万亩,集成创新马铃薯高产栽培“脱毒种薯、垄沟种植、机械播种、标准培肥、多次培土、巧防病虫”六大关键技术,提升了马铃薯种植水平,达到了省高产创建目标。2009年10月15日经省高产创建验收组测产,测定示范区马铃薯平均亩产达2731公斤,其中100亩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达3154公斤,创延安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国家马铃薯年会,省马铃薯科技创新体系举办的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会都先后进行观摩,并给予了很高评价。目前,六大技术普及率达72.5%,推动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七是主持的“甘薯新品种引进及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项目,筛选出适应延安生产的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4个(秦薯5号、秦紫1号、浙紫1号、徐薯18),创新集成了“优质种苗、截段扦插、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高垄栽培”五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改变了品种结构老化,栽培技术落后,单产水平不高的现状,经测产秦薯5号亩产达3007公斤,较老品种红红薯1801公斤亩增产1206公斤,亩增收2400元,提升了甘薯生产水平。
      郑太波在特派员工作期间,时时处处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道路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描绘不平凡的精彩画卷。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