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秦腔会演在西安拉开帷幕

09.10.2017  13:27

  10月8日,由陕西省文化厅等全国九个省区市文化厅局联合举办的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在西安拉开序幕。

  此次会演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秦腔等梆子腔剧种的首次集中展示,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秦腔会演,也是广东西秦戏等源于秦地的剧种400年来首次回“娘家”,更是大秦之腔的大聚会、大团圆。共有来自全国的22个院团、24台剧目、20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从10月8日一直持续到11月8日,将为古城的广大戏迷朋友带来丰盛的戏曲大餐。

  据了解,秦腔作为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的地方剧种,源于陕西,兴于明、盛于清,风格独特,特点鲜明,其所创立的板式变化体声腔体系,为很多剧种的形成提供了养分,特别是对梆子剧种产生深远影响,是梆子声腔体系的代表性剧种。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厅以抢救保护为基础,以传承发展为目的,以推广传播为手段,积极推动秦腔等梆子腔剧种的传播发展,组织这次会演便是一次尝试。(记者 敬泽昊)

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在西安举办 共计24台剧目
  原标题:24台优秀秦腔剧目将亮相西安 为陕西近古汉台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