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 巩固长效

13.10.2014  10:19
 

      制度立规矩、治根本、管长远。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全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明确指出,只有坚持建章立制、标本兼治,才能持续解决、彻底根治“四风”,有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只有从小处小事入手、大处大事着眼,从具体事抓起、身边事做起、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项一项落实责任、明确时限,一条一条完善制度、规定具体,才能确保用制度匡正党员干部行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回顾近9个月来的活动历程,全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一手以当下整改的管用措施解决存在问题,一手以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做到了解决一个问题、总结一条经验、把握一个规律、健全一项机制,使改进作风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正能量得到持续释放。截至9月底,全省各市(区)废止、新建、修改制度分别为1188项、2234项、3727项,各县(区、市)废止、新建、修改制度分别为1358项、4872项、7231项。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不断强化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进一步强化了对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有效防范和避免了问题反弹和“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

  ——突出正风肃纪抓好建章立制。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基层干部的作风如何,服务群众、造福一方的观念和本领如何,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针对少数干部不能适应在严格纪律约束下干事创业的作风“新常态”、出现了“严而慢为”“廉而不勤”的倾向和“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想法的问题,我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不等不靠、先行先改、真改实改,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持续用力,“管人管事管灵魂”,防止“四风”反弹,不断健全为民务实清廉长效机制。咸阳市以打造中省领导联系示范点、走在全省前列为己任,确定了检验学习成效的“七条标准”、民主生活会“四不开”和三级审核标准、整改落实推行公开承诺和公示制,形成倒逼机制,让群众看清楚,给干部以压力。宝鸡市规范权力运行,修订完善17项制度,研究制定4项制度,从深化财政改革、加强编制管理、规范公车使用、领导干部管理评议等9个方面,出台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办事效能的具体办法。城固县在严查城乡低保错保漏保143人问题的同时,制定严格的评审办法和工作规范,使每个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行使公权、办理业务中明确权责,杜绝“人情保”、“关系保”、“户里挑人”和“轮流坐庄”现象。安康市根据中央八项规定,配套出台相关制度,对婚丧嫁娶、出差和培训、因公出国(境)、办公用房等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不碰红线、不越底线意识进一步增强。渭南市制定《“约法三章”实施办法》严管干部,将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落实到人,明晰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以“零容忍”的态度、顶格处理的办法正风肃纪。

  ——保障为民服务抓好建章立制。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各级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部门单位“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找人难、办事难”等问题,不断建立健全制度并严格执行,使热情为民服务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风。铜川市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制度,实现了党代表工作室在乡镇、街道的全覆盖,有效拓宽了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畅通民意诉求的渠道,架起了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连心桥”。山阳县实施的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干部的责任,让群众办事不再跑冤枉路,有效防止了办事环节上出现的吃拿卡要等问题,从制度层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乾县开展的“千帮千”活动,就是围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保基本、兜底线,关爱弱势群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紫阳县探索形成的“五个一”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把问政、联系、服务、增收、用人相结合,其实质是按民意决策,给群众方便,替百姓解忧,帮群众致富,看口碑用人,从工作方法层面破解了当前群众工作的一些难题,体现了务实干事、敢于担当的作风。清涧县健全完善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的乡镇便民服务体系。延川县各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分项设立服务窗口,实行“并联式”工作模式,让办事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少找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要办的事办好、办完。岐山县针对农村为民服务资源缺乏、力量薄弱等现状,推行镇机关干部“三岗三责”服务群众模式,明确干部业务岗、包村岗、群众岗服务职责,加速职能转变,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全县10个镇87名领导班子成员、417名党员干部共包抓基层群众1288户,其中困难群众639户,产业发展户321户,“三留人员”户328户。各地风生水起的为民服务举措,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基层干部的印象大为改观、服务更加满意。群众认可度的提高也极大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他们都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巩固基层党建抓建章立制。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各级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宗旨意识淡化、责任意识弱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围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章立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洛川县委推行党员管理“积分制”,将党员履行基本义务、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细化量化并按月积分,有效解决了党日活动坚持难、党员发挥作用评价难、不合格党员处置难等“三难”问题,时刻提醒党员珍惜党员身份,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岗位履职尽责和服务群众工作能力,也为新时期加强党员管理找到了抓手。略阳县委实施“五项积分”制对村干部精细化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干部“不在编、不脱产、不好管”的问题,激发了村干部尽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热情。渭滨区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开展自愿服务,既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在职党员8小时之外监管缺失、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是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吴起县推行承诺、督查、述职、评议、考核“五步工作法”,延川县在党政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行业推行“三亮双诺”制度,子长县在全县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推行“无假日”工作制度。户县、洋县、宁陕等县针对干部管理“一抓就好、一松就散”的现象,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请休假制度、考核制度等,积极构建狠刹“走读”歪风的长效机制。富县探索出“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便民联动机制,在每个村和社区设立一个“说事室”,派驻1名联村干部,确定1名联系法官,组织群众“”事,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征地拆迁、群众安置、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确保群众的困难“说得出、有人管、能解决”。韩城市按照班子软、管理乱、矛盾多、能力差等10类问题对全市各村、社区党组织对标核查,倒排出了55个村、5个社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针对性地采取一村一策、一社区一方案、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开展整建,使后进班子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回应群众期盼,建立了许多好的制度和方法,不仅为敬终如始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打牢了基础,也必将在加快建设“三个陕西”进程中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记者杜朋举  通讯员王劲苍)

责任编辑:婉儿      审核;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