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赏两岸美景 强健康体魄--渭南市率先扎实推进“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健身长廊”建设

07.08.2015  09:58
            2015年7月22日,省委、省政府举行渭河治理主体项目投运暨续建工程启动动员会,我省将对渭河实施新一轮的综合治理,按照“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思路规划各区域水系,营造更加和谐的水生态大环境。
     
          2015年7月28日,省体育局贯彻省委、省政府新一轮治渭工程启动动员会议,召开渭河沿岸“800里秦川”渭河健身长廊协调推进会,笔者获悉,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作,最大限度利用渭河综合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在渭河沿岸率先建设健身长廊,工作扎实推进,得到省体育局肯定。
     
          2015年3月13日,省政府召开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规划现场会议精神;
     
          11天后,渭南市政府扎实部署安排,召开专题会议,对渭河全民健身长廊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迅速展开工作;
     
          17天后,由渭南市体育局委托规划设计单位,按照省政府要求,结合渭南实际,对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渭南段进行规划设计;
     
          40天后,市政府召集发改、财政、水务、体育、治渭办、规划、土地、旅游、城建、城投等十余部门及沿岸县市区,听取了设计院规划编制方案汇报,广泛征求相关单位意见。会后,设计院认真吸纳各单位提出意见建议,及时完善了规划编制方案。
     
          为了渭河安澜,为了满足渭河两岸群众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市委、市政府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了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短短几十天,在渭河沿岸安装配套健身器材330套,并建有休闲广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等健身场地。
     
          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民生工程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心弱势群体,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一句话,民生工程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代版“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项目建设规划依据《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规划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规划编制。上起渭河西安市与渭南市交界处,下至潼关县入黄口,涉及河道总长129km,左岸堤防78km,右岸堤防91km。
     
          渭南市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总体布局为“两带、三园、四区、多点”,以渭河为轴,以大型滨河公园为核心,以堤顶滨河绿道为线,有机地串联沿渭各活动场地。按照近期和远期两种规划思路展开。近期(2015-2016年)以满足渭河两岸广大群众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以全民性、群众性、朴实性、简易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为原则,在渭河综合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完善运动功能,建设沿岸城乡健身圈,达到人均体育场地2平方米。远期(2015-2025年)结合渭河健身长廊建设及渭南市旅游总体规划,结合地方旅游和经济建设,打造关中最长的国际化体育产业链,依托渭河贯穿城乡、覆盖两岸集运动健身为一体的健身长廊。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建成渭河运动健身道路系统,形成“两带”。在渭河及其支流堤防建设的基础上,建设自行车道和运动步道233公里;建成渭河沿岸健身站点网络,形成“多点”。利用渭河治理工程,建设沿岸健身站点90处;建成“临渭区尤河休闲健身公园”中的尤河口运动健身中心部分、“华县华洲水上运动健身区”中的罗纹河运动健身中心部分等3处集中的运动健身中心;结合渭南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全民健身与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体育产业项结合的3个运动健身公园。包括高新区滨河运动公园、临渭区休闲健身公园、经开区运动健身公园,总面积376万平方米;建成沿线华县蓄滞洪区水上运动区、华阴蓄滞洪区万亩荷塘休闲健身区、潼关黄渭洛三河口湿地休闲健身区、大荔莎苑沙滩运动区4个县(市)的全民运动健身区。
     
          渭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全市投资最大、规模空前的水利项目,这也是民生安全、生态保障、富民强市的一招“重棋”。渭南市水务局奋力爬坡、砥砺奋进,四年过去了,渭河的防洪保安、污染防治和两岸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条洪畅、堤固、滩平、岸绿、景美的新渭河展现在世人面前。建成的河堤路林结合、乔灌草搭配、花竹藤点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水面映衬、鸟语花香的优美胜景。曾在建成的渭南城区段渭河生态景观区举办了“渭河动起来”长跑竞赛、迎新年健身越野赛等活动,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健身长廊提升了城市品位,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亲水平台和休闲健身场所,为全市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树立了样板,为渭南市扩大城市格局奠定了基础。
     
          百姓情怀百姓心
     
          唯有心中摆正百姓位置,涵养执政良知,用行动标注为民的信念,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健身长廊这个“民心长城”。
     
          当太阳将光芒洒向渭河两岸,姚为民带着渭南市自行车运动者协会的60余人骑行在渭河南大堤的自行车慢行道上,沐浴着晨光,享受着路旁格桑花的惬意与芬芳。这是他们在为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做比赛前的准备。骑行者李高朋首次骑行在河堤红绿相间的自行车慢行道上,“这自行车慢行道,红色代表着政府为民做事的百姓情怀,是民心工程,绿色代表着自然、和谐、低碳、环保。”感受颇多。
     
          60岁的李红天是健身步道上的常客,虽汗流浃背,但却指着健身步道两侧笑着说,“步道两侧的花化、彩化、香化,形成一条镶嵌在河岸之间的靓丽“绿道”,很适宜市民慢行、休闲、观光和健身,是群众娱乐的好去处。”
     
          一旁的老伴说道,“这是各级部门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体现,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河堤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是全市目前正在实施建设慢行交通系统道路中的一条,其中渭河城区南北大堤两岸完成健身步道73.5公里,自行车慢行道25公里。主要利用渭河河堤道路两侧原有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提升改造而成。道路两旁花红柳绿,景色宜人,成为柳州渭南城市一条别样的景观带。
     
          据渭南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殷学忠介绍,慢行交通系统,并不是让城市慢起来,而是让城市百姓的生活节奏快慢结合,更加宜居宜业。开展步行和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主要是为倡导绿色出行,促进多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空间分配上的平衡,持续推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推动构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
     
          夕阳渐渐落下,渭河大堤上健身的百姓渐渐多了起来,俆红涛带着一家四口走到健身器材旁,每天骑室外健身车是俆红涛的“必须课”。由于他每天开着11路公交车穿梭在城乡中间,长时间的开车,膝关节活动较少,“我这是针对性的锻炼,骑一会车感觉膝关节会舒服一些。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实施渭河沿岸健身长廊就是要将体育设施融入自然风光带,把体育锻炼与旅游观光融合起来,打造健身长廊不仅会为市民强身健体提供一个风光美丽的好去处,也将大大提升渭河风景带的人气”殷学忠说。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渭南城区段北大堤健身步道50公里,景观休闲平台167处。安装配套健身器材230套;修建1处多功能篮球场,内设移动足球门、移动羽毛球架和配备灯光系统。
     
          完成了渭南城区段南大堤自行车慢行道25公里,健身步道23.5公里,景观休闲平台299处。安装配套健身器材8个种类100套。
     
          完成湭河入渭口生态公园总面积470亩,建成3个休闲广场、1处篮球场、90米休闲长廊、4座凉亭、3处管理设施,栽植乔木4500棵、灌木2200株,种植地被9.1万平方米。
     
          完成渭河渭南城区段滩区生态公园足球场1个,标准篮球场3个,儿童篮球场4处,羽毛球场16处,乒乓球场地24处和6套棋牌桌,配套健身器材10套。
     
            ……
     
          带动产业发展 周边群众致富
     
          站在渭河大堤上,眼前仿佛出现一年一度的迎新年越野赛、全民健身广场舞、挑战日等健身者舞动的身姿,火热的场面,如今置身于这美丽的画卷中,风清气爽,绿树成荫,景美水秀,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一望无际的翠绿,三三两两的自行车点缀在林荫道上,有并排双人自行车、三人自行车、四人自行车等观光车。张少鹏一家三口骑得甚是开心,夫妻两个用力蹬车,3岁的儿子坐在前面的座位上调皮的喊着“加油!加油!”
     
          张少鹏租来的自行车每小时需要30元,但他觉得值。“骑着自行车个把小时就能将滩面上的靓丽景色一览无余。这变化太大了,真是想不到。”
     
          在河堤上有近10家租赁自行车的摊主,每家有10辆左右,摊主以每小时30——40元不等的价位,将车子租赁给在河堤上赏景或是健身者。据摊主李师傅介绍,自家有11辆车子,每辆车子4000多元,估计一个月就能挣回本钱。
     
          “小奶糕、冰镇瓶酒、饮料、矿泉水”寻声望去,只见人力三轮车拉着一冰柜,各种饮料装满了车箱,健身锻炼完的人群蜂拥而上,将小货车围的里三层外三层。老板边收钱边说,自己当小老板3个月了,每月收入6000元以上,健身的人多了,生意就红火了。
     
          双王街道办事处槐衙村委会的杨小玲今年50多岁,四世同堂日子过得很舒心。她在渭河河滩生活了半个世纪,她发现,今年以来渭河河堤上人流量明显增大,各种健身器材随处可见。人多了,有人的地方就要吃饭,一个致富念头浮现在杨小玲脑海中。
     
          自此,杨小玲的女儿和女婿每天晚上7时到10时,会如约在河堤上卖烤菜,每天收入200——300元,成为家里可观的一笔收入。杨小玲每天带着婆婆抱上孙子,走上大堤,融入锻炼的人群,看看悄然变化的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