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弘农杨氏墓志拓片珍品展开展 杨振宁等为宗亲

27.04.2016  18:16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王瑛)4月27日,由西安碑林博物馆与西岳庙文物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北魏弘农杨氏墓志拓片珍品展”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东展厅开展,展期为一个月。

  近几十年来,在华阴杨氏祖茔先后出土了一百多方北魏杨氏墓志,数量十分可观,部分志主的身份和地位十分显赫。杨氏一脉出自西岳华山脚下,自古就有“天下杨氏出华阴”之说。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人文积淀,杨氏族人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据史料记载,在从北魏孝文帝到孝庄帝短短20年的时间里,杨氏一门就出了7位郡太守和32位州刺史。其中杨播、杨椿、杨津等人最为著名,其墓志拓片均为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品。

   普泰之变” 北魏名族杨氏曾经历灭门惨案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42方北魏墓志拓片珍品,其志主多为与“普泰之变”有关的华阴杨氏族人,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对我们了解、欣赏和研究北魏末年的历史政治、民生经济和文化艺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北魏武泰元年(公元528年)胡太后擅权秉政,鸩杀魏孝明帝,立幼子元钊为帝,契胡部落尔朱氏家族代表尔朱荣以此为口实,借“匡扶帝室”之名起兵东进洛阳,在河阴之陶渚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了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人皆遇害,史称“河阴之变”。河阴之变后,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此后,孝庄帝因不满于尔朱荣的跋扈专权,随生诛杀之心,而杨氏一门一直是孝庄帝的心腹忠臣,杨播之子,侍中杨侃便亲自参与诛杀计划,于永安三年(530)九月诛杀了尔朱荣,为了稳定局面,孝庄帝对尔朱家族并没有斩草除根,而是对手握重兵的尔朱氏采取怀柔政策,不究其罪。普泰元年六月,尔朱世隆一声令下,四个方向同时向杨氏家族举起了屠刀,华阴杨氏不分老幼全部被杀,在杨氏华阴老家的屠杀中年龄最长者为杨椿年七十七岁,最小者是杨顺的孙子只有九岁。七月,在洛阳尔朱世隆诬陷杨氏谋反,七月四日深夜,尔朱世隆派兵包围了洛阳依仁里杨氏府邸,将杨氏全部诛杀,朝廷上下听到后无不痛心愤慨。至此,北魏第一公室大族—杨氏家族在尔朱氏集团的血腥屠杀下,一族百十余口几乎被诛灭殆尽,只有杨津的儿子杨惜幸存下来,后来他听到家中遭遇大难他才露面前去晋见高欢哭诉全家被尔朱氏灭门的惨祸,并向高欢陈述讨伐尔朱氏的方略,高欢听着为之动容,遂任命其为行台郎中,北魏中兴元年公元532四月,高欢废安定王元朗立元修为帝即北魏孝武帝改年号为太昌。孝武帝太昌元年公元532年,在杨惜的努力下,孝武帝为杨家平反昭雪,追赠了杨家在普泰之变中遇害的一些人,以告慰这场惨案中的死难者。

   人才辈出 杨振宁等名人皆出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自古就是名门望族,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西汉杨喜、东汉杨震、隋帝杨坚、杨广等都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其家族几千年历久而不衰,至今荣盛,形成杨振宁等社会名流为代表的杨氏宗亲协会。北魏时期,以杨播、杨椿、杨津为代表的杨氏家族对北魏社会影响巨大,不论是从促进孝文帝改革,平定各地军阀势力,还是到诛杀权臣尔朱荣等,杨氏家族对北魏社会在改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民生状况以及文化融合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此次展出的以杨播兄弟为代表的42方北魏杨氏墓志、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系首次集中展示,墓志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十分巨大,对于研究北魏的历史、文法、书法和家族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且这些墓志笔法丰富、刀工精美,完全可以和北魏洛阳元氏墓志相媲美,也是北魏书法序列的―次拾遗补缺。也是普及历史知识、欣赏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文明、宣传陕西文化的文化资源之一。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陕西传媒网    编辑: 韩睿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