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多措并举强保障促进特殊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16.06.2016  21:40
            近年来,彬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按照“建学校、强队伍、保投入、重资助、提质量”的特殊教育发展思路,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师资水平,全力促进特殊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抓好硬件,确保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以来,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有利时机,落实财政资金2100多万元,相继在在县城教育园区建成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在各镇建成12个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点,并依托县特校和随班就读点建成1个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8个镇级资源教室,为残障学生接受教育和康复训练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施。             ——多措并举,增强师资队伍发展水平。 一是抓师资配备。按全县特殊教育规模和国家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招聘了20名特教专业教师,从全县选调了65名热爱特教事业的中小学教师,通过特教技能培训后,转岗从事特校和随班就读点残障学生教育工作,基本满足了特殊教育发展需求。二是抓教师培训。该县先后组织教师赴北京、江苏等地特殊教育院校及康复机构培训16批次111人次,邀请西安第二聋哑学校、西安启智学校特教专家来彬开展特教技能培训,培训教师120人次,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抓骨干培养。大力实施“青蓝工程”,采取专业教师与转岗教师、随班就读辅导教师结对帮扶形式,强化特教教师梯队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骨干特殊教育教师。近年来共评选命名市县级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3人、教学能手4人。             ——多方筹资,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经费。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在全县落实了每年50万元的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每年60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50%的特殊教育教师津贴,为促进特教发展做好了资金保障。二是加强学生资助。在落实省市对残疾学生实行“五免两补”政策的基础上,为学前三年残障幼儿免除保教费,为义务教育阶段残障学生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实现了“六免三补”。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精准脱贫工作,向学前三年贫困家庭残障幼儿发放生活补助,解决了困难家庭残障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三是争取社会捐助。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五年来累计筹集资助资金40多万元,进一步拓宽了特殊教育筹资渠道。             ——分类对待,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 一是优先保障特校入学。对具有学习能力且愿在特校学习的77名彬县残障学生,优先安排到县特校就读,并吸引周边县区9名残障学生到彬县特校就读,为他们提供学习便利,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必需的康复训练。二是切实加强随班就读。坚持因人制宜,对轻度残疾且不愿在特校就读的112名学生,安排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向他们免费开放镇资源教室,由特教辅导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满足他们的学习、训练需要。三是坚持开展送教上门。对不能进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主动协调卫生、残联、社区等各方资源,为他们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确保不让一个残疾孩子掉队。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为支撑、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             ——精益求精,注重规范提升特教管理水平。 一是抓常规管理。县特校及各随班就读点围绕“实行全面精细管理、促进特教质量提升”目标,制定了《彬县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实施细则》《彬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指导,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到位。二是抓考核奖惩。教育局每学年对县特校教育教学工作从教学质量、综合工作、整体研判、社会评价4个方面分17个小项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赋分,对各随班就读点的考核纳入校区综合考评之中,按照考核结果分学校、校长、教职工三个层面进行奖惩兑现,强力促使特教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抓家校联育。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征询家长意见建议,改进学校教育方式方法,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促使形成了规范、开放的学校管理格局。             ——因材施教,紧抓关键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 一是科学开设课程。结合残障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县特校开设了语训、律动、康复训练、生活实践等康复课程和编织、串珠等职业教育课程,并研究开发了《行为习惯》《劳动技能》等校本课程教材,向全县随班就读点推广,提高了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推行个别化教育。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型和程度,与家长协商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大力实施行为习惯养成、身体功能康复、生活能力强化、兴趣特长培养、职业技能培训“五轮驱动教育”,促使残疾学生全面适应社会、快速融入社会。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