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江湖

07.08.2015  16:24

  微信走红以来,我小学、中学、大学的同学都建了“”。我不用手机,平日不知其间动向。今年暑假回国,在母亲的手机上目睹了一次跌宕起伏的交流。

  高中同学群约五十名成员。男同学A上传一张漫画,是国内某知名高校法学课的案例。因有裸体图像,女同学B发贴斥责。A偏不以为忤,和男同学C继续讨论。B愤然退群。群里其他人起闹让始作俑者去赔礼道歉。两日后,B回归,发帖说自己处理问题不够成熟。这本该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C又宣布退出,说“微信浪费时间”。

  我围观全程后,深感社交媒体的风险。免费、快捷、互动是优点,但肤浅、草率、上下文缺失也容易引发争议。言论自由的理想也许人人接受,但具体操作时多半难以把握分寸。如这次,漫画未必“黄色”,但仁者见仁,对色情的定义往往主观。“不平则鸣”,不同意就发言也不错,只要不人身攻击。但“人身攻击”的定义也主观,言者懵懂,听者早已勃然。老同学彼此熟悉,还能化干戈为玉帛。但在范围更大、彼此陌生的论坛、脸谱上,就难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互掐没底了。

  A认为真情可贵,能有人和你抬杠应该珍惜。C却觉得交流无深度,不值得继续。这都是个人选择,难分对错。但社交媒体的匿名性和即时性,有时反成为深入、真诚沟通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