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法院:强管理重创新 抓质量促公正

27.01.2015  18:32
        2014年,志丹法院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主题,围绕“管理精细化、审判优质化、执行高效化”工作目标,全院上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215件,审结1922件,结案率88.43%,案件受理数量达到历史新高,人均办案数连年位居全市法院第一位,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构建文明、富裕、幸福志丹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1月21日,在志丹县召开的十九届六次全委会上,志丹法院被县委考核确定为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这是继2012、2013年度之后,志丹法院再次获得该项殊荣。与此同时,该院先后荣获全省法院“两评查”先进单位、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三团一制”工作被市委确定为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典型经验在全市法院推广,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坚持公正司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215件,审(执)结1922件,收、结案同比分别上升40.9%和26.4%。

        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认真审理涉农案件,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共计为54位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81万余元。全年受理民商事案件1822件,审结1572件,结案率86.27%,其中判决324件,调撤1248件,调撤率79.4%。

        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保障社会和谐稳定。重点打击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故意伤害等多发性犯罪案件,共审结该类案件34件,判处罪犯58人。严惩职务犯罪案件,审结贪污、职务侵占等案件6件,判处罪犯13人,有效保障和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认真开展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工作,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对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罪表现的31人依法适用了缓刑。全年共受理刑事案件110件,  审结101件,判处罪犯145人,结案率91.82%。

        加强行政审判工作,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坚持行政案件协调化解机制,加强诉前沟通和诉中协调,依法行使司法监督权,不断推动依法治县和依法行政工作。全年共受理行政案件12件,审结11件,结案率91.67%。

        加强执行工作力度,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全年共受理271件执行案件,执结239件,执结率88.19%,执行标的1200余万元,标的实际到位率85%。大力开展“审判执行工作大提效”活动,共采取查询、冻结、扣划、拍卖等强制执行措施140次,划拨存款475万元,对51名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拘留,有力打击了规避执行行为,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强化审判监督与涉诉信访,努力实现司法和谐。坚持有错必纠的原则和发改案件逐案剖析制度,严把案件质量关,维护司法权威,全年共受理发回重审和提起再审案件6件,审结4件。开展“院长接访”、“法官下访”和“巡回接访”活动,将矛盾纠纷尽可能化解在基层。全年院长(副院长)接访、下访56次,法官干警接访、下访320余次。推行判前释法、判后答疑制度,最大限度消除当事人疑虑,保证案结事了。 

                                                                                      强化司法为民,回应群众最新期待

        该院紧扣阳光司法、民主司法两个环节,努力回应群众新需求推动司法为民工作再深化。

        加强司法民主。一是创新群众参与司法新机制。通过组建刑事被告人人身危险性评价团、重大民商事案件裁判导向评议团、涉诉信访案件裁判结果评审团和坚持巡回审判制,让社会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审判,实现以案普法制度化、巡回审判常态化、司法为民深入化。“三团一制”工作被市委确定为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二是扩大民主司法的广度和深度。完成了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人民陪审员从13名增至43名,其中20名人民陪审员被选聘为本院司法监督员,对司法审判执行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三是强化代表委员工作。开展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工作,及时听取民意,广泛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

        坚持司法公开。一是推行阳光司法。运用电子宣传公告屏、案件触摸查询机、手机短信互动等平台,及时公布便民利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司法、监督司法、支持司法。二是努力打造新媒体宣传平台,开通了法院政务微博、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扩大正面影响力,弘扬司法正能量。三是全面实行网上办公、网上办案,强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上网、执行信息公开等三大平台建设。被省法院确定为“全省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四是开展法官大走访活动。班子成员和法官干警深入基层,主动上门走访,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拉近法官与群众的距离。五是主动作为开展普法宣传。成立“青年法官司法为民宣讲团”,抽调优秀法官利用节假日、集市深入学校、乡镇、企业进行法制宣传和现场讲法。将鲜活案例制成法治宣传展板,先后举办“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专业法制宣传9次,自主开展“做文明诚实守信志丹人”为主题的大型法治宣传活动3次。六是积极参与油区治安整治。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审结涉油刑事案件3起5人,调处涉油矛盾纠纷和处理涉油事件9件次,收缴原油1.13吨,暂扣涉嫌盗贩油气车辆3台。 

        落实司法便民。一是强化诉前调解和诉讼引导工作,加快立案审批和立案引导,最大限度保障来诉群众诉权。二是开展文明司法活动,公示诉讼制度,公开诉讼权益,法官统一着装、规范仪表,体现新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三是加强对特困申请执行人和刑事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力度,切实解决了17案22名特困申请执行人的现实生活困难,为经济确实困难的38名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13.78万余元。四是坚持寓教于审,巡回审判走进村组,就地开庭审理、调解案件,最大限度为基层民众提供诉讼便利。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官”和“两说一联”便民联络机制,化解了大量的基层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加强干警素质,打造过硬司法队伍

        一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了一批符合法院工作特点的长效机制的逐步完善,县该院党组确定的12项整改任务已基本整改到位,27项长效机制及制度已全部落实,全院整体工作以此为基点,有序推进,成效明显。二是强化法官业务能力建设。坚持周一例会学习和审委会专题业务学习制度。开设《青年法官法律知识和司法技能》大讲堂,每月安排3名青年法官就审判改革前沿动态、司法热点难点、司法解释、疑难案例分析、法律条款理解等内容向全院干警进行授课,搭建青年法官培养提高平台。全年组织法官聆听刑诉法、民诉法等业务培训5次,并选送43人次参加上级法院组织的业务调训。大力推行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两评查”活动,努力提升法官庭审驾驭能力和裁判文书制作水平,县法院被省高院授予“两评查”先进单位。三是狠抓司法作风建设,严格上岗考勤,严肃整治纪律作风,对违规人员一律进行内网通报和全院通报,强化队伍监察。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和案件质量责任书,将监管责任落到了实处。认真开展“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机制”活动,在立案窗口发放征求意见表,不断提高司法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和正反典型案例教育引导法官干警遵纪守法,起到良好效果。五是全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及时更新司法宣传专栏,举办了“庆五一、迎五四”励志登山比赛,充实了图书资料室内容,舒缓工作压力,增强了法官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格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和免费体检制度,切实关心法官干警身心健康,增强了队伍向心力,本院获评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先进法院。六是狠抓司法宣传与调研工作。向各类媒体发送宣传用稿142篇,撰写调研文章和学术论文7篇,其中省级以上媒体61篇。

                                                                          创新机制改革,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推行案件分级管理和案件终身负责制,修订完善机关日常管理制度,对部门和法官干警个人实施分类规范量化考核,做到处罚有据,奖励有规。明确了审委会、主办法官、合议庭办案职责和权力,赋予裁判者更大自主权限,夯实了责任,强化了质量意识,初步实现了“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二是实行季度案件质量分析通报制度,中层负责人和部分法官、书记员向党组及全院述职,重点谈问题,深入查原因,强力抓整改,在中院今年重点案件评查中我院获得历史高分,办案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是改革审委会制度。发挥审委会总结审判经验职能,重点加强对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指导,审委会讨论案件大幅下降,案件质效明显提升。四是成立诉讼服务及案件速裁中心,实行案件繁简分流,进一步缩短诉讼周期,既方便了当事人,又缓解了民事审判压力,提高了诉讼效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一年里,志丹法院比将牢守审判主业、维护公平正义,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各项决议和上级法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围绕“管理精细化、审判优质化、执行高效化”工作目标,狠抓案件质量,强化队伍和机关管理,提高执行效率,落实司法为民举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