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名师生写信感谢本报捐书 有计算机教室却没有电脑

20.09.2015  02:10
核心提示: 扎根乡村教育 他谢绝了马云的邀请》经本报18日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主人公陈豪向本报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学校缺乏图书、缺乏电脑。公益记者公众号把募集到的全新图书捐给陈豪带回学校,随后,该校向本报发来感谢信。

扎根乡村教育 他谢绝了马云的邀请》经本报18日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主人公陈豪向本报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学校缺乏图书、缺乏电脑。公益记者公众号把募集到的全新图书捐给陈豪带回学校,随后,该校向本报发来感谢信。

陈豪从北京参加“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暨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启动仪式后,17日返回 西安 ,在三秦都市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并透露自己的心愿:“我们学校有210个学生,70%以上是留守儿童,特别缺乏电脑和图书,计算机教室空荡荡的没有电脑,只有桌子……”当天,本报把公益记者公众号上募集到的全新图书(377册,价值7249.8元)委托陈豪带回学校。

18日,该校向本报发来感谢信:“三秦都市报及公益记者公众号,请接受勉县金泉镇九年制学校全体师生,对你们的爱心行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信中提到,一本书传递一份爱,一份爱成就一个梦想,一个梦想让无限希望启航,本报捐赠的图书内容涉及儿童教育、励志教育、中外名著、故事书等多个类别内容很适合小学阅读,不仅开拓孩子们的眼光,还启发他们的指挥,不仅让学生沐浴知识的阳光,享受阅读学习的快乐,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成长、学习的平台。

昨天,该校汤校长说,捐书助学,心系教育,是本报作为热心公益事业者的崇高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必将激发出学校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你们爱心行动的意义不只在物质和金钱的援助上,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的鼓励和鞭策,这种精神上的鼓励和鞭策也必将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滋养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茁壮成长,激励一批又一批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捐资助学,惠泽千秋,爱心飞扬,书报传情。孩子们还渴望电脑,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和单位爱心接力!

扎根乡村教育 他谢绝了马云的邀请》后续

首席记者 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