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展工在陕调研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情况

26.09.2015  12:35
    9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团在陕调研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情况。省政协主席马中平陪同部分调研并主持了25日上午召开的座谈会。   

  陕西是我国戏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形成了以秦腔为代表的30多个地方戏。截至目前,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传统戏曲项目共33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有17项。调研组一行先后赴安康、渭南、西安等市,深入汉调二簧艺术研究院、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查看传统院团发展,了解秦腔、富平阿宫腔、华县皮影、华阴老腔、迷胡等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听取了我省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情况的汇报后,卢展工说,陕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艺和戏曲工作,对传统戏曲传承和保护的工作力度大、效果明显。陕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对戏曲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依托陕西戏曲发展的良好基础,加大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保障力度,遵循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规律,多管齐下、重视阵地和人才建设、力求创新,让传统戏曲艺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马中平表示,保护、传承、发展好戏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落实调研组对我省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努力促进陕西戏曲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副省长姜锋在会上作汇报,他说,我省将全面提升基层院团的演出服务能力,加强对传统戏曲代表性传承人的遴选和保护,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等参加调研,省政协副主席千军昌陪同调研。(记者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