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身心俱强?陕西老师家长们这么说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群体肥胖率越来越突出。2020年我国大学生3成体质健康不达标,肥胖率为5.5%,中小学肥胖率则超过了10%。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针对这一问题,2021年4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一方面可能是课业和升学压力导致,另一方面可能是很多人未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让体育课变得更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郭成芳认为,缺乏体育锻炼造成的视力、肥胖等问题必须重视。
“目前,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学生社团活动也旨在促进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但我认为远远不够,应从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考核测评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等方面加强。”郭成芳说,“具体说来,首先,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其次,应让体育课变得越来越有趣,结合游戏法、竞赛法等,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增强体质的意识;第三,切实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第四,课间操的内容适当加入有一定负荷的项目,提高锻炼质量,比如跳绳等。”
希望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督促完成体育作业
碑林区振兴路小学体育老师贺欣说:“关于体质健康,教育部出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年龄、身高、体重、视力等不同指标来评定学生的肺活量、力量、柔韧及耐力等方面,旨在鼓励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贺欣说,振兴路小学坚持学生每天在校运动一小时,利用大课间、早操进行体测项目的训练。“比如,每天我们按年级安排相应的体测项目,6年级安排50米跑,5年级安排仰卧起坐等,采取整班运动,带动全体学生参与,保证锻炼质量。”贺鑫说,“同时,我校还开展了将体测项目融入运动会的尝试,以加强对体测项目的考核验收,推动学生加强体测项目的练习。”
其次,家校共育也是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就振兴路小学来说,家长需要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体育作业,与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家长应尽力帮孩子安排运动时间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
华商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其中小学生家长对每天坚持体育运动的支持力度较大,而初高中学生的家长尤其当应付完中考体育后,通常将体育锻炼排在学业后。
不过,也有不少家长有不同看法。26中初三学生家长吕宏佩说:“体育锻炼有助孩子的身体健康,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尤其在学业负担较重的当下,坚持体育锻炼也能帮他们有强健的体魄,更好地完成学业。”
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家长,吕宏佩认为中考体育的长跑等项目,考察了学生的心肺功能,需长期锻炼,并不是突击能提高的。“所以家长们不妨从初一甚至更早就开始有计划地训练,既为中考准备也培养了孩子运动锻炼的习惯。周末完成作业后,也可带孩子进行一些球类等运动,放松身心。”吕宏佩认为,“坚持锻炼,不光对身体有好处,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吕宏佩认为,从长远看,锻炼身体对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加强孩子的竞争意识都有好处。“而这些品质才是孩子今后成长的宝贵财富,毕竟生命在于运动,尽管学习任务重,作为家长还是尽力帮助孩子安排运动时间,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
还有一些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焦虑。网友“随遇而安”表示:“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真的令人担心,一起去爬山,我这老父亲还没怎么着,10岁的儿子就已经喘得不行了。”网友“我能怎样”说:“孩子刚上小学5年级,近视眼、小胖墩,到哪都要坐车,多走一步都不愿意,愁死了。”还有网友表示:“从小就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身体啥都白搭,坚决支持国家政策。”华商报记者付启梦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针对“双减”、增强学生体质等持续献计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让中小学生掌握一两门体育技能
当前,近视和肥胖是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两大突出问题,这与缺乏体育锻炼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提出,要让中小学生掌握一两门体育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爱好,把运动健身作为终身拥有的好习惯,实现“一技傍身,受益终生”。
“谷爱凌的走红并不单单因她是奥运冠军,更在于她享受运动、热爱运动,成功地把体育运动的魅力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人。运动带给她的不仅有健康的身体,还有强大的自信、发自内心的快乐,这也正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李光宇认为,在学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快乐起来,对体育运动真正热爱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表示:“希望我们的体育教学,能在‘教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勤练’,在熟练掌握后,还要有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常赛’的机会,让中小学生热爱运动,享受运动,这样才能把体育专项技能的培养转化为伴随学生一生的兴趣爱好,我们才有机会培养更多健康、自信、快乐的‘谷爱凌’”。
李光宇建议,通过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模式,让学生在毕业时掌握1~2门体育技能。他说,结合地方、学校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力支持,上足、上好体育课,使中小学生掌握1~2门体育技能,长期锻炼,终身受益。条件好的城市中小学可以大力推广足球、篮球、排球及地方特色运动等项目,条件一般的乡村学校可以开设跳绳、跑步、健身操等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李燕:建议全面增加体育和美育课时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当前我国正在推动“双减”“双增”政策落地实施,体育和美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她建议,全面增加体育和美育课时,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场地器材等硬件软件建设,优化教师结构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如何增加课时,李燕表示:国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要强化学校的主体责任,小学阶段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和美育课。
充分利用学校正式课程结束后的时间,在校内增设体育和美育课程,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和兴趣拓展。不断拓宽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确保校内体育和美育课开足开齐。
考虑到校外培训机构收费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要加大多方投入,落实学校责任,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学校层面统一评估和购买优质校外体育、美育培训服务,既可以避免“双增”导致家长为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机构额外花费时间和费用,增加新的负担,也将促进防控学生近视、控制肥胖率等工作的开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常宁:建议改变相对程式化的中考体育考试内容
如何改变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奥运冠军张常宁建议,学校的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是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渠道,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增强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从教室走到运动场,“从心底里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从“心底里愿意”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建议充分发挥好考试杠杆作用,抓住体育学业水平测试这个突破点。”张常宁表示,目前中考体育考试内容相对程式化,有的学生认为立定跳远、投掷等考试项目比较枯燥,建议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加入运动技能方面的测试内容,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体系,合理体现区分度等。综合大河报、北京青年报等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