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三夏”农机化生产步入尾声

16.06.2015  20:35

至6月16日,全省已机收小麦1290多万亩、机播夏玉米720多万亩,分别占计划任务1400万亩和850万亩的92%和85%,标志着我省“三夏”农机化生产步入尾声。目前,农业机械主要转场咸阳北部、宝鸡西北部和铜川等地作业。“三夏”农机化生产整体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收种时间紧迫,夏收夏播同步推进。 由于春季降雨充足等综合气候条件作用,小麦成熟期较常年推迟,且水旱地收获期重叠、东西部收获时差缩短,使得小麦收获期集中,抢收抢种时间紧迫。各地大力推行“机收、机运、机播”一条龙作业模式,实现了夏收夏播同步推进。

二是机具投入充足,作业市场运行平稳。 全省投入“三夏”作业的农业机械总量超过120万台(套),尤其是我省自有小麦联合收割机达2.6万多台,较好的满足了“三夏”生产需要,保障了作业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是部门配合协作,服务措施保障有力。 中石油陕西销售分公司和中石化陕西石油分公司出台“两优一送”供油政策,保证了“三夏”农机作业用油顺畅供应;全省公安交警和农机监理机构配合协作,加大农机安全巡查力度,促进了“三夏”农机安全生产;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办公室每日发布《气象信息快报》,服务指导“三夏”生产。全省农机系统设立260多个机收接待服务站、开通100多部服务电话、组织5250多个农机维修厂点,同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麦收一线,全力开展信息服务、维修服务、技术服务和供需衔接服务,促进了“三夏”农机化生产有序运行。

 

                                                省局管理法规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