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效显著

30.04.2016  00:21

近年来,我省以顶层设计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展职业农民培育理论研究和工作试点,启动了职业农民塑造工程,连续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示范省,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走在了全国前列。人民日报以“谁是职业农民”、中国青年报以“陕西农民职业化破冰”、陕西日报以“看我们务农多体面”为题,多次报道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全省掀起了争做新型职业农民、投身特色现代农业的创业高潮。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职业农民78910人,认定18915人,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队伍正在加快形成,茁壮成长。

一是搭建了政策框架。2013年省政府转发《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我厅制定整省推进工作方案和教育培训大纲,出台资格认定管理和绩效考评办法,建立教学管理、考试考核、学分管理等教学制度,打造出符合我省实际的“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在政策扶持中壮大”的培育路径,总结出“网上教学、集中答疑、基地实训、技能鉴定、帮扶指导、扶持发展”的省级培育模式,提炼的“安康模式”被农业部评为十大模式在全国推广。

二是提升了培育能力。逐户逐人摸底统计了20万名新型经营主体中符合职业农民特征的培育对象信息,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库。确定了167家培育机构,建立了3363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化县级农广校24个,认定实训基地581个,并实行挂牌管理。编写了41套系列文字教材,拍摄制作18部音像教材,建成了 “三网合一”的职业农民视频教育系统,开发了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远程视频监管系统,培育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规范了培育过程。按照方便学员、方便教学、方便管理的原则,在产业基础雄厚的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中组建教学班,每班学员控制在50人左右。建立了学员档案,健全了培训台账,坚持开班申请、学员签到和考试考核制度。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培育方案,确定培训内容,落实理论授课、网络辅导、基地实训3个环节,坚持自学与辅导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农闲与农忙结合的原则,扎实开展培育工作。组织全省万多名科技人员,分级开展 “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式指导、全程式跟踪服务,满足了职业农民个性化发展需要。

四是实现了政策突破。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见》。省农业厅分别与省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出台《关于加大对全省新型职业农民金融支持的合作意见》,解决了职业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我厅设立1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按照1:10的倍数放大,做为贷款风险担保,对全省已认定的中高级职业农民进行金融支持。与省烟草系统合作,在陕南、关中烟叶种植区开展烟草职业农民培育,并提出了7条扶持烟草职业农民政策措施,职业农民成长的良好政策环境正在加快形成。

五是培育了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据统计,在已认定的266名高级职业农民中,年收入达到30-50万元的64人,占24.06%,50-100万元的63人,占23.68%,100万元以上的71人,占26.7%。2094名中级职业农民中,年收入10-30万元的1135人,占54.25%,30-50万元的188人,占9.01%,50万元以上的261人,占12.5%。这些职业农民已成为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今后,我省将以培养造就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职业化为导向,按照“创新、完善、提高”的总体要求,坚持“培育、认定、管理、扶持”相结合,在提档升级、系统化上下功夫,全面完成20万名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打造陕西职业农民培育升级版,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劳动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