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08.08.2017  07:33

今年上半年,陕西科技领域捷报频传。

1月9日,陕西32项重大科技成果受到国家表彰。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居全国第2位,为历年最好成绩;

截至6月底,今年全省申请发明专利11413件,同比增长17.1%,共获授权发明专利4586件,增幅居全国第3位;

7月21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获批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中科创星创造性提出的“硬科技”理念,已经成为区域发展新名片。

这张成绩单,是陕西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

2013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陕西省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自此,我省在深化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等方面狠下功夫,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5月20日,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在伦敦获得全球第一届年度3D打印行业OEM(企业)大奖,这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金属3D打印上榜企业。近年来,陕西3D打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3D打印研发生产企业共6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营业收入5亿多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科技对民生的贡献更加突出。“科技兴农,种子先行”。7月27日,“十二五”以来陕西种业科技创新成果发布。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辉教授先后主持育成“西农979”等小麦品种12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53亿亩,累计增收小麦40多亿公斤,新增产值90亿元左右。科技在陕西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提高到53%,粮食生产依靠单产来增加总产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

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引领陕西向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迈进:促进创新发展的“二十一条”措施相继推出,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陕西全面推进科技体制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陕西省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建立市场导向科技成果定价机制、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等九条“硬措施”,力促科技成果在陕转化。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则是发动引擎的点火器。为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我省支持企业依托高校建立“四主体一联合”的新型校企研发平台,推动高校与企业无缝对接,打通校企之间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通道,已有16所高校的30个平台启动筹建工作。其中,“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通过专家论证。

此外,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院校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军民人才双向流动、军口院所与民口高校“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2个“人才池”。借鉴光机所建立专业孵化器的经验,支持院所与高校通过“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建立硬科技孵化器和产学研联合基金。

今年4月,我省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上下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攀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2016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802.52亿元,居全国第3位。

两年来,我省凝练重点产业创新链56个,部署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10项,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无人机等先导产业领域,培育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超前部署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重大研究项目,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支持西北工业大学组建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加快发展航空航天产业。2016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超过10.7%。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新”战略任务中,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跟科技创新密切相关。陕西将通过抓好产业创新双围绕,深化军民部省央地三个融合,构建产业创新与区域创新两个体系,提升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两个能力,支撑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优化调整,努力追赶超越实现创新驱动走在前列。(记者:侯燕妮)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