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峰:房地产业在“三个变化”中迈向新发展

17.11.2014  09:10
  有关房地产政策的“一举一动”时时牵引着行业神经。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行政色彩较浓的干预措施迟早要离开房地产市场。面对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自上而下的种种新形势,如何探索房地产业新理念、总结房地产业新模式、应用房地产业新技术,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日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天津市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天津召开第六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近千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领导以及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同交流与探讨行业发展的变化与未来。   会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指出,过去的20多年里,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改革,激发了住房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活力,房地产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着三个变化,分别是住房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变化、住房需求层次和居住观念的变化、房地产业发展内涵的变化。   针对这三个变化,刘志峰提出“两个务必”、“三个转变”、“四个融合”的创新模式。“务必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植入房地产业发展;务必将节约型、集约式、可循环的理念植入房地产业发展。从传统业态向新业态转变;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服务理念,从单一产品、局部功能向综合配套服务转变;从传统开发商向城市服务商、社区服务商转变。房地产行业要从单一的投资建房,走向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将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向就业与居住的融合;以人为本,走向提供居住功能服务与提供社会综合服务的融合;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进行融合。”他如此阐述。   挥别“黄金时代”,迈入“白银时代”的房地产业又该如何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对此,到会的万科集团总裁郁亮、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等房地产企业代表纷纷表示依然看好行业前景。“白银时代仍是贵金属时代,人口分析结论仍支持房地产行业的中长期发展。”郁亮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还远未结束,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3.7%,而日本1974年就已经达到74.9%,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白银时代仍然充满机遇。   显然,一部分企业已经在新时代到来之前为自己找到了新的竞争优势。会上,亿达集团副总裁暴洪奎向参会者介绍了该集团顺应新型城镇化需求,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利用产城融合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而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则阐述了百年住宅创新实践对于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随着行政干预政策逐渐退出,如何做好“服务活”、端住“质量碗”、吃上“技术饭”,成为考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生死线”。   会议期间,绿色低碳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部品作为下一阶段房地产发展的主要支撑和发展趋势被高度关注,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完善并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促进行业与行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有效对接成为本届论坛举办的重要目标之一。“不变革,被淘汰;变革,而重生。站在新起点,我们只有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转型中奋发有为,才能为房地产业明天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刘志峰再次强调。(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