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团队瞄准数字医疗市场 3D打印器官完成世界性手术难题

23.09.2015  12:35

三秦网讯(本报记者石喻涵) 用3D打印技术打印一个建筑模型、一个人物头像,甚至是打印一个机械零件等,如今,正是随着这一股3D打印热风,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科技 创新的力量。 陕西 的卓越三维医疗团队,就瞄准了数字医疗市场。今年3月,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了一例世界性难题的手术。

将CT图像核磁影像3D化

在西安交通大学刘卓医生的办公桌 上,放着这样一个小模型:单从外观上来看,酷似一个工字型的盒子,如果将其启开后你会发现,内部正方形空间从两条对角线方向被切成了四个等边三角形立柱, 上下两部分一一对应,扣在一起则可以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单纯从这一点来看,非常类似于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榫卯结构。刘卓说,这就是基于3D打印技术 而设计的一个小零件,上下两部分的契合度正好验证了3D打印技术的精确性。刘卓的另一个身份,是卓越三维医疗团队的负责人。

新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利用动态三维图像对传统二维医学图像(CT图像、核磁影像灯)进行补充,精确地显示生物组织复杂的三维结构,并进行任意旋转、 剖切;还可以对空间三维结构进行测量,获得长度、角度、面积和体积等大量精确的测量参数。”刘卓说,“医生就可以直接在打印的实物模型上进行诊断,制定手 术方案,还可根据患者需要设计、制造个性化器械,甚至打印人体器官等。你需要什么、缺什么,我就给你做什么。

3D打印重塑患者完美骨盆

今年3月,远在包头的患者刘先生,历时4个多小时完成一台钛合金3D打印骨盆肿瘤假体植入手术,所运用的正是刘卓团队提供的技术。

“人体有206块骨骼,刘先生患病的正好位于骨盆环左侧部位,检查后发现,在其骨盆内有一个12×14×8.4立方厘米的肿瘤,甚至这个肿瘤还‘吃 掉’了一部分骨头,挤压到盆腔外部,严重压迫到神经和肌肉,造成其下肢瘫痪,疼痛难忍。”刘卓说,按照骨科对于盆腔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往在遇到类似的病情 时,大多是采用半骨盆离断、单纯的肿瘤切除等手术方案。这样一来,患者术后往往只能等来下肢彻底瘫痪的现实。

刘卓解释说,骨盆是人体骨骼当中最为复杂的地方,周围密布着大量的神经和血管,是骨科手术中难度极高的部位之一。而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精细化解 剖重建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传统标准化假体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满足不同缺损类型的重建要求,力学不稳定导致术后断裂等,术后功能修复差距也很大。

结合患者刘先生的病情,大家有了一个大胆设想,即采用3D打印技术为其实施骨盆肿瘤假体植入手术,以替换原有受损骨骼,这样一来,以往手术后半骨盆 离断、单纯的肿瘤切除、旷置等带来的下肢瘫痪问题也迎刃而解。“按照这一手术方案,患者术后最理想状态就是肿瘤切除以后,依然能保证其行走自如无障碍。” 刘卓说。

事实上,在实施这一例钛合金3D打印骨盆肿瘤假体植入手术之前,3D打印技术首先探索应用在骨科手术中的脊柱导板上,虽然此前已经有过先例,可应用到骨盆区域中却没有借鉴经验,更没有国标先例。

最终,从术前和术后的CT片对比结果来看,刘先生骨盆骨骼恢复得非常好,达到了术前设计的手术方案所期待的效果。

从设计到成型只需一周时间

采访中,刘卓告诉记者,以目前技术手段,制作一个“复杂“的假体,从设计到生产,需要一周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患者有需求,可向医院提出申请,一周 后,就可以手术了。毕竟是放在身体里面的东西,材料该如何保证?“我们用的是国际通用的医用钛合金,具有无毒、质轻、比强度高、耐生物体腐蚀及良好的生物 相容性,是理想的医用金属材料。”刘卓透露,他们现在在研究新的技术——电子束打印。“和3D打印原理不一样,所以,打印时间缩得更短,半个小时就可以打 印出来。”不过,这项技术打印出来的产品和3D打印相比,精度会差一点。这一点,用在内置骨骼上,却是刚好。“不需要那么精确,表面要毛毛糙糙,这样更有 利于细胞附着在上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