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法官:人民满意的“傻”法官

11.10.2014  11:30

    法官,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才思敏捷、精明能干。虽不上阵,却是足智多谋,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貌似法官本身就是智者的代名词。所谓轻舌摇动、是非立断,朱笔一落、生死攸关。如果法官在您脑中也是这样的形象,那我可要颠覆一下了,因为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身边的几位“傻”法官。

“傻”法官腰杆硬,金钱人情全失灵!

    院里民一庭的老杨就是这样的一个“傻”法官。老杨审案细致,庭前调解,法庭质证,判后答疑,任何环节不马虎,庭审常常不知不觉就过了饭点,好几次当事人要请他吃饭,他总推脱说:“胃胀吃不下……”可实际上是,他自己总是饿着肚子扛到晚上。有人提了礼品找上门,好烟好酒,可老杨看都不多看一眼,就让他们再拿回去。有一次,当事人来到他办公室扔下东西转身就走!老杨二话没说,三伏天的大中午,硬是骑着车赶了半个多钟头又把那些东西送回当事人手里。同事们知道了,都打趣儿地说老杨:“真是傻的可以,等他来院里审案子时再给他不就行了么,何必为了这么点小事,三伏天的大中午去追?”老杨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憨笑道:“为‘小事’当然不值得,但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这事上,咱半点岔子也不能出!”

    “傻”老杨对钱没概念,人情世故更是一窍不通,很多时候连老朋友的情面也不留。因为案子,亲戚朋友找老杨说情的人不少,最后却都被老杨撵出了家门。“傻”老杨不近人情的印象不不胫而走,再没朋友登门拜访。有人问老杨,是不是也怪自己老犯傻,现在做梦都后悔,失去了一个个朋友和发财的机会,老杨却总是笑而不语。 大家也便不再追问,因为老杨在当事人面前犯这样的“傻”不止一次。为什么呢?我不得而知,只知道老杨对自己随身而带的法徽视如珍宝,无论穿什么衣服,都会佩戴,因为他深深地懂得胸前佩戴的那枚法徽上“天平”的分量。

一辆自行车跑遍村镇,一条旧长凳拉近民心。

    我们院还有这样一位法官,有舒服的办公室不待,他却总骑行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小路上;有舒适的办公椅不坐,他却在老乡家院子里的一条旧长凳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一个电话,就能通知当事人到庭参加庭审,可他却偏要亲自踏上几回当事人家的门槛,办的案子才放心。有人说他多此一举冒傻气,可他却说:“只有先走到群众家里,才能再走进群众心里。”他,就是院里民庭的副庭长于庭长。

      1995年,春暖花开时节,于庭长调入扶风法院绛帐法庭。上班第一天,法庭配备了3件办案必备物品:雨衣、公文包和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自此,扶风的老乡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个年轻的身影:他身着浅蓝色法官制服,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穿行在县城周边的乡镇农村。这一骑,就是十年。于庭长回忆起当年下乡办案的情形,一天下午,他和同事回法庭途中,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如注,他和同事连人带车被冲下护坡沟,幸好被几名路过的老乡救起。然而,即使这样,于庭长依旧在自行车轮子上完成一次又一次办案送达,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从绛帐到法门,从午井到杏林,这,就是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扶风,用一辆自行车走出的“群众路线”。

    去村里多了,老乡们自然熟悉了。彼此唠起家常,分外亲热,群众家里没有坐的地儿,经常就是一条的旧长凳搬出,摆在院子,边坐边聊,而很多矛盾纠纷就在这条旧长凳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于庭长常说“一条板凳一条心,只有先走近群众身边,和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彼此心贴着心,真正帮群众解决困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庭长就是能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的傻法官,一位真正接地气的人民法官!

    这些“傻”法官,用自己的脚踏实地,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满意和人民信服。法官的“傻”,是面对纠纷矛盾,多一些细致耐心的审慎态度;法官的“傻”,是面对群众诉求,多一些司法为民的服务意识;法官的“傻”,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更多一些为理想信念而坚守的勇气和魄力!

      法官的“傻”,源于对百姓的真;法官的“傻”,源于待群众的善;法官的傻,更源于他们司法为民,所坚守的那份大爱情怀。在群众面前傻一点,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法官的一言一行对群众都饱含着真情。在八百里秦川复地的扶风,在关天经济副中心的宝鸡,我们还有很多像老杨,于庭长这样的好法官。待到百姓梦圆时,纵使变“傻”也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