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企合作 努力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28.08.2015  17:55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道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培养”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职教育特色品牌。通过“高素质、强技能、优就业”提高学院社会影响力,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为地方、行业、企业和学校协调发展探索了新路子。学院三年实现了万人规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渭南日报》连续三年以“奋进中的职业技术学院”“劲风满帆正远航”“桃李芬芳一路行,与时俱进再攀登”为题在头版头条对学院的办学经验和成果进行了报道。             ——落实国家职教政策,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教学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学院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处。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学院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校企合作论坛,校企双方就如何加强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问题展开对话。总结、交流、提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经验和不足,对今后进一步合作达成共识,确保了校企合作健康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院校企合作成熟模式主要有:
            订单培养模式: 学院与江苏雨润集团公司、中海亲颐现代养老服务中心等著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开设了“雨润班” “中海班”“大农班”“江中班”等企业冠名班,学生刚入学就有了工作保障,实现了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水平和质量。凡编入冠名班的学生,毕业时100%无障碍就业。
            工学结合模式: 学院与陕西省人民医院、北京第三医院开展工学结合,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职业基础理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 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护理专业每年1000余名毕业生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岗位能力“三过关”,60%以上的毕业生实习结束后被实习医院录用。             顶岗实习模式 :学院与陕西爱民、澜泰制药、东泰制药等制药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学院师资优势,企业的实训条件和生产技术优势,实现对接互补,开展学生实习实训,既解决了企业技术工人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年90%以上的中药专业毕业生通过这条途径完成实习实训并走上工作岗位。             师资互聘模式: 在师资互聘方面,学院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兼课,学校每年派遣50余名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式。近年来通过这一模式使得学院课程设置变得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培养的毕业生更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联合办学模式: 学院通过渭南职业教育集团搭建平台分别与韩城市职业中专、蒲城县职教中心、富平县职教中心联合举办“3+2”中高职五年制连读,有效打通了中高职升学通道。
            ——实行“订单培养”,确保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学院有三年制高职专业33个, 五年制高职专业7个,校企合作企业116个。目前设有“雨润班”“市医班”“省医班”“海普班”等“订单培养”冠名班,其中“市医班”中渭南市中心医院60%护理人员为学院毕业生,渭南市第二医院95%护理人员为学院毕业生,临渭区示范幼儿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保教人员90%为学院毕业生;“省医班”的陕西省人民医院近三年50%的护理人员为学院毕业生。近期,学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同举办 “北医班”,专业为护理和助产,订单培养协议人数为30人,连续3年;与陕西迪博测绘有限公司共同举办“迪博班”,专业为工程测量与监理,订单培养协议人数为30人,连续3年;与陕西海普药业有限公司联办“海普订单班”,专业为中药,订单培养协议人数为1000人 ;与上海青萱园艺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青萱园艺”班,对考核合格学生承诺高薪聘用。             通过和这些企业共同举办订单式培养班,让企业和行业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既使学生在实践老师的指导下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操作标准、要求和技能,还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和质量。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实现了毕业生教学、实践、技能、管理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近期,学院与德国图林根州巴德利本斯泰因市签约了校际友好合作交流协议,重点开展护理、中医、学前教育专业合作交流。学院与上海金花融通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哈萨克斯坦三方共同出资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中医堂,传播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等中医文化。这两个项目的签约为学院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办学奠定了基础。             ——争取政府支持,实现资源共享。 学院在校生以医药、卫生专业为主,建立学校医院联合体,资源共享,医教互动,以医院为教学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把渭南市中医医院划拨为学院附属医院,将渭南市第二医院作为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非直属)、将省荣军康复医院作为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非直属)、积极筹建学院第四附属医院。设立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临床教学任务,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综合化、经济发展集约化和高等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趋势,为优化学院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院毕业生临床技能和就业提供了保障。             为了支持学院新开临床医学专业,渭南市人民政府最近下发了《关于支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全科医生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和市各社区医院在5至10年时间贮备3至5人医务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学院学生,为落实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奠定了基础。             渭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每年补助20万元和学院共同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50多场,搭建双向选择平台,以就业协议书的形式确保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院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政府、行业、学校互联互通,打通了合作办学的瓶颈,为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毕业生临床技能,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保障,彰显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强大作用。
            ——校企联动,共同打造职业能手。 学生动手能力如何,是判断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打造职业能手。以中、省、市、行业各类技能大赛为平台,充分展示学院学生的动手能力 。             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学院刘炜、陈青两名同学代表陕西省参赛,获国家级三等奖两个;在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在2015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共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1个;在全省首届会计知识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团体二等奖1个。             这些获奖学生有的还未毕业,就被相关企业“订购一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校企文化相融合,培养企业准员工。 学院以校企文化融合为载体,融课堂教学、文化实践、社会拓展于一体,全力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校内设立“企业文化长廊”和“优秀校友长廊”,利用教学楼走廊,展示省内外骨干企业形象和优秀校友风采,让学生“悄声”体味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标准,感触可亲可近的典范、可学可赶的榜样,不断熏陶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业教育中,邀请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优秀校友等作客校园开坛论道,近年来共举办50多期“文化大讲堂”,鲜活生动的事例为学子们“零距离”步入职场充实底气。             有了课堂教学、车间实践和企业文化做保证,该院学生在毕业前就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扫除了就业障碍,大大缩短了工作适应期。             ——开展“三走进”活动,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学院每年利用暑期组织开展走进企业、走近社会、走进学生家庭的“三走进”活动。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回访调研,走访企业管理层,与毕业生进行交流,了解企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特点,听取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和对毕业生的真切评价,听取毕业生对企业、所学专业、课程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寻找校企合作新意向,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今后,学院将以提高学生就业层次、提高专业对口率、提高起薪点和提高就业前景为目标,在深化订单培养的同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提升合作层次,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努力在厂中校、校中厂、技术研发、股份制合作办学方面有所突破。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