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陕西同声传译给世界

23.04.2019  12:32

  “‘一带一路’建设给西安翻译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对于未来发展,我们满怀信心。”4月12日,在西安曲江369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西安译想天开翻译工作室创始人、同声传译员王雷告诉记者。

  在“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各参与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展览、赛事和节庆活动在西安举行。西安的翻译市场也因此逐渐变得火热。“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舞台,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文明交流、共同繁荣的新机遇,也给像王雷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广阔天地。

  2005年,王雷在广州开启了他的职业翻译生涯。从交替口译到接续口译,再到同声传译,王雷的翻译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王雷决定回到家乡西安,在翻译行业里继续前行。“一方面是因为思乡之情,更多的是因为在翻译工作中,我越来越多地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经贸发展趋势中感受到西部地区的发展机遇。在西安,我的创业梦想更容易实现。”王雷告诉记者。

  近年来,王雷和他的团队参与了历届丝博会,“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合作发展论坛,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国际发展论坛和“一带一路”开放大通道建设与枢纽、门户、流动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等国际会议、活动的同声传译工作。仅2018年,王雷就承担了西安和西北地区其他城市的90多场国际会议、活动的同声传译工作。

  王雷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会议、活动中,把陕西同声传译给世界,让陕西和世界各地的交流更加便捷、顺畅。

  在人们心目中,同声传译是一份“高大上”的工作;而在王雷看来,光鲜背后是数不清的艰辛和挑战。面对不同行业领域的国际客户,同声传译员需要迅速熟悉大量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源语言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和转换。

  王雷回忆,2014年,全球500强的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公司到西北工业大学作宣讲,邀请他担任同声传译员。前期准备中,一是没有现成的演讲稿,二是外方传给他的演讲幻灯片上有很多“绝对零度下的物质状态”等凝聚态物理学术语和一些物理图表。为了弄清楚演讲内容、避免现场“卡壳”,短短20分钟的演讲,王雷提前花费了近20个小时想尽办法“恶补”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相关专业知识。王雷坦言:“说实在的,非常‘烧脑’。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总有新的挑战在前面等着你。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西安,专业翻译人才尤其是塞尔维亚语、哈萨克语等小语种翻译人才紧缺,解决翻译行业供需矛盾迫在眉睫。设立在西安曲江369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的丝路翻译产业联盟应运而生。

  作为丝路翻译产业联盟的发起者和参与者,王雷表示,该联盟通过“语言+互联网+产业”模式,搭建在线翻译云服务平台,整合翻译公司、高校、出版社、翻译从业者等行业资源,涉及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近30个语种,为专业翻译人才提供更便捷的业务发展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专业语言服务。

  除了开展同声传译业务,王雷还利用周末时间开设翻译培训班。几年来,1000多人参与过培训。学员中有不少人进入外企工作或成为同声传译员。作为目前活跃在西安同声传译队伍里少有的男性,王雷笑着说:“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做‘一带一路’上的幕后好声音,为‘一带一路’建设架起语言沟通的桥梁;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有志于从事同声传译事业的优秀人才留在西安,加入我们的队伍。

编辑:王晗璐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