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故事汇|一场漂亮的保粮战

30.07.2015  18:58
QQ图片20150730110738 - 古汉台
QQ图片20150730110815 - 古汉台
来源: i3.tobei.cn

一场漂亮的保粮战

——访八旬抗日老战士魏保德

张琼 罗君

抗日战争是很残酷、很艰难的,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么容易。”近日,住在省军区宝鸡干休所的87岁老英雄魏保德对来访者说。1938年,日本侵略者侵占了魏保德的家乡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为避免被日军抓去当伪军,魏保德跟随当地的中共地下党党员从老家跑出来,加入了游击队,开 始了抗日历程。

 

魏保德参加过大小30余场战斗,他的右腿被日军迫击炮炸掉了鸡蛋大的一块肉。如今,这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老战士也没闲着,他曾在我市许多学校、工厂、农村、社区里开展讲座数百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散发着一个老兵的光和热。

被迫击炮炸伤右腿

1938年家乡沦陷后,魏保德在敌占区生活过一段时间,敌军的恶行他看在眼里,敌人经常到村子里抓年轻小伙去当伪军,乡亲们也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十余岁的魏保德暗下决心:“坚决不能当亡国奴,更不能当汉奸,我要去打日本鬼子。”几年后,魏保德和当地的中共地下党党员王老师结识,在王老师的带领下, 魏保德和村里7个小伙子一起跑出来,加入了睢宁县当地的游击队,成了一名小游击队员。

魏保德回忆:“1944年,我在家乡加入新四军,那时我还是个16岁的小娃娃,但我什么苦都不怕,一心想着打鬼子,盼望着早点把敌人从家乡赶出去。”当时,魏保德是新四军第四师睢宁大队八中队的一名通信员,为了躲避 日军和伪军的袭击,部队经常要急行军,有时候一个晚上要跟着部队转移三四次,睡个安稳觉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那时候,虽然进入了抗战后期,但战士们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一身薄军装要穿三个季节,眼看快到冬天了,棉衣还没有着落,冷得人直打颤。战士们的衣服 破得快,魏保德年纪小,不会补,连队里的连长、文书就给他帮忙补,大家的衣服都是补丁上再打补丁。吃的食物也粗简,洋槐花、野菜算是好东西,有时候没东西 吃就找树皮来碾碎吃。

提起腿上的伤,魏保德沉默了一会儿,讲述了几件往事。1945年池村战斗时,冲在魏保德前面的九班长要去剪铁丝网,九班长刚一接近铁丝网就牺牲了, 眼看着战友倒下去,魏保德来不及悲伤,赶紧从九班长的手中拿过剪刀,扑上前去继续剪铁丝网……1945年7月的一天,睢宁战役中,在离敌人50米的地方,魏保德眼看着战友王继胜倒下了,他来不及痛哭,忍住泪水,集中精力继续打鬼子……

讲着讲着,魏保德声音哽咽,他平复了一下情绪说:“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受的这点伤算不了什么。”在攻打睢宁的时候,魏保德被敌人的迫击炮打中, 右腿当即血流不止,鸡蛋大的一块肉被生生地炸没了,这几十年来,每到阴雨天,魏保德的右腿就开始疼,但他很少向别人说起这件事。

精彩的傅楼伏击战

在参加过的30余场战斗中,魏保德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傅楼伏击战,为了保护粮食,魏保德所在的八中队与敌军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胜利。

1944年的夏收季节,睢宁县傅楼村的乡亲们忙着收粮食、藏粮食,唯恐睢宁县城的鬼子来抢粮食。睢宁大队得到了通信员送来的情报:鬼子要于5月底的一个夜晚来抢粮,确定时间后,上级部队立马命令八中队赶往傅楼打伏击。是夜,八中队赵队长带领战士们一路小跑,迅速潜伏在敌人必经的河滩、路边, 等待敌人出现。

深夜时分,远处有一人打着灯充当浮动哨,这时,八中队战友们手握手榴弹、枪上膛,准备随时开打。赵队长怕误伤自己人,就让喊话员问:“什么人?”对 方说:“周保中的队伍。”周保中是 本地 联防队队长,和八中队交往密切,但是周队长去别处执行任务了,怎么可能出现在傅楼?喊话员又问:“口令?”对方不答 话,大家心里当即明白这是伪军在冒充联防队。两边的枪声突然响了起来,敌人约有一个连的兵力,一边放枪一边向前行进,赵队长命令潜伏的战士,等敌人进入50米范围时开始扔手榴弹。

正在这时,八中队身后突然又出现了几十个人,赵队长以为是敌人的援军,正 准备开 打,不料对方一个小头目用流利的中文问:“老兄,你们是哪个部队?”看来这支部队是偶然路过,因为天黑,对方也搞不清楚谁是谁,赵队长猜测这些人八成是伪 军,他灵机一动,用高官的命令口气说:“自己人,我们现在奉皇军命令向西行进,遇到了敌人,命令你们顶住,掩护我们撤退。”不料想,对方竟然相信了,用奉 承的语气答:“好好。”赵队长镇定自若地对大伙说:“大家跟我走!”就这样,赵队长带着全队人朝伪军来的方向撤退,有惊无险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后面激烈的交火声,枪声不断,就这样,敌人在原地“狗咬狗”地打了一夜。拂晓时分,天色变亮,敌人才发现上当了,地下躺着20多具尸体不是日军的,就是伪军的,还有十多名伤员,敌人的战斗力严重消耗,天也亮了,抢粮计划彻底泡汤。日军小队长怒火中烧,命令残余士兵架起迫击炮 向傅楼轰了半个小时,气冲冲地回县城了。

回忆这段故事时,魏保德说:“战争很残酷,不能单凭蛮干,还要靠智谋,赵队长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仅保存了我们的力量,还彻底打碎了敌人的计划,我很佩服他。

把故事讲给青少年

采访当日,魏保德向我们展示了他制作的两件讲课道具——一个硬纸卷成的话筒,一张白布上书写的《劝降书》。自1991年起,魏保德就热心地参与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被我市近30家单位聘请为德育辅导员、报告员等,给许多青少年讲述过革命故事,为工人进行德育辅导。

1945年5月,魏保德所在部队奉命去睢宁县邱集拔据点,邱集由伪军盘踞守卫,设置有铁皮墙、铁丝网、壕沟等防御工事,睢宁大队两个中队先从外围向城楼靠近,在约70米左右的地方,被敌军发现了,枪声响了起来。魏保德和其他3名战士被安排用铁皮喇叭响敌人喊话,魏保德至今记得自己喊话的内容:“喂,你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背叛同胞给东洋鬼子卖命?希特勒要倒台了,日本鬼子不 会长久,做汉奸没有出路,你们现在已经被包围了,投降是唯一的出路。”这时,对面的枪声渐渐变少了,这表明伪军动摇了。魏保德等4名喊话员更加卖力地喊话,以期打动伪军。一个清早,有个伪军士兵偷偷跑过壕沟来投诚,战士们给他换上新衣服,对他进行安慰,动员他劝劝据点里的其他弟兄 们,当晚,又有十几个伪军逃出来。面对这个情况,机灵的喊话员们把喊话内容编成秧歌,朝对面唱起来:“千里淮河流水长,叛国求荣当二皇。淮河两岸抗日忙, 秋天蚂蚱蹦不长。别人都在打鬼子,我军布下铁罗网。为何反把伪军当,休做敌人替罪羊。”这首歌唱得伪军军心动摇,丧失了战斗力。后来,部队发起进攻攻入邱 集时,伪军也没怎么抵抗,挂起白被单表示投降。

魏保德说,为了把故事讲好,他用硬纸板做成话筒,在白布上写着秧歌词,这样讲起故事来更生动。问及为什么会热衷于为青少年讲故事,魏保德说,自己从 宝鸡军分区司令部退休后,做了一些调查,思考了一些社会问题,发现现在一些年轻人存在思想迷惘、贪图享受、道德滑坡等现象,他常想,如果年轻人不改掉这些 问题,怎么能守住几代人抛头颅、洒热血建立的社会主义阵地呢?魏保德说自己是一个老兵,现在有新的战场,那就是搞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校正人生航 向。

20多年来,白天魏保德常骑着自行车外出调查,看报、查资料、写讲稿,到了晚上,他常把自己的讲稿念给爱人和儿女听,听取家人的意见。因为用心,他 所作的报告受到了听众欢迎,他在宝鸡金陵中学、宝鸡市永宏印刷厂、凤州铁路工务段等多家单位进行演讲时,都博得了听众的掌声,听他讲过故事的人有多少,已 经数不清了。

魏保德说:“我虽然老了,但我还有点热量,还想做一些事情。”这是多么可敬又可爱的一名老兵,让我们为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