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与父亲失散 退休医生作诗颂先烈

31.08.2015  09:31
核心提示: 年少时亲眼目睹日本飞机轰炸,与生父失散,母亲病故,她被西安的养父抚养长大。如今,她作诗《中国心》来歌颂先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程秀玲给记者讲述自己创作的诗歌        实习记者代泽均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李元杰张春燕)年少时亲眼目睹日本飞机轰炸,与生父失散,母亲病故,她被 西安 的养父抚养长大。如今,她作诗《中国心》来歌颂先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昨天,记者来到西安曲江芙蓉东路,见到了今年75岁的程秀玲女士,她是西安市中医医院的退休大夫。业余爱好写诗歌,作词曲,著有诗集《牵牛花》。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近日写了一首诗歌《中国心》。“我在给朋友们朗诵时,大家都很激动,无不为诗歌中所体现的战时苦难场景纷纷落泪,又为最后的立志民族富强而呐喊!”程秀玲很激动。

“忘不了日军铁蹄的践踏忘不了狼烟四起的侵吞忘不了被残害的无辜生命忘不了妇女遭受的蹂躏忘不了无数儿童被猎杀忘不了血流成河的惨景忘不了细菌战的吞噬忘不了化学战的残忍忘不了南京大屠杀的罪恶……”这首《中国心》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苦难——忘不了;第二部分是愤怒——战斗;第三部分是励志——振兴,其中,第一部分用了16遍“忘不了”。

“‘忘不了’这个词,确实抒发了我忘不了的情怀。”程秀玲激动地说,那时自己年龄很小,每次日本飞机来袭时,母亲就抱着她躲进防空洞,捂着她的嘴,吓得直哆嗦。“我亲眼目睹了日本飞机的轰炸,忘不了那些痛苦、令人害怕的场景。”

程秀玲女士的生父是江西人,黄埔军校的一名教官,生母是浙江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父与她们母女俩失散后,母亲也最终病故在异地,年仅10岁的程秀玲被西安养父程志焕收养,并抚养长大。

“我公公王玉宾,1984年在台湾病逝。他早年投身革命,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抗战时期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我们的家庭背景让我对抗日的那段历史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我要借70周年之际,用我的诗歌来歌颂先烈,纪念他们!”程秀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