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税务人员概况

27.04.2015  12:0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税务人员概况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群众运动中有“废除一切苛捐杂税”这样的口号,在革命行动的促使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管辖范围内的税务机关全部被取消了。这一时期(1931年—1937年6月),苏维埃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是打土豪,依靠没收品和战利品维持财政开支的需要。因此,那时边区没有税收,因而也没有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后,边区停止了土地革命,同时由于抗日战争对经费需求的加剧,边区于1937年秋正式开始收税,起初只征收盐税和极少数的货物税。此时整个边区只有两个税务局,一个在三边一个在靖边的张家畔。税务人员数量也不多,三边税务局共有40余人。其中20人在局机关工作,20余人组成缉私队,从事税务缉私工作。

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预感到“外援”(主要指国民政府拨付给八路军的抗日经费)是不可靠的,遂于1940年1月正式宣布,在边区范围内普遍成立税务机构,同时取消三边税务局改设税务分局,张家畔税务局改为征收局。这一年全边区税务机构包括1个总局,1个分局,6个征收局,22个分卡(包括查验处)。

最初参加税务工作的征收人员大多是不识字的农民,文盲占到70%左右。比如安塞县局有7名干部,竟无一人识字,甚至连会计也不识字,熟悉征收业务更谈不上了。不会填写票证,不会算账,不认识真假钞票和税率表,经常少收或多收税款的现象在税务系统相当普遍。为了改变落后现状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边区税务系统专门开设了税收业务及政治思想训练班。但是,有限的税务人员中多数还兼有其他工作,因此受训时间难以保证,比如延安的七里铺税务所仅有3人,所长白天在税务训练班学习,课余还兼着给当地政府站哨检查路条,收税只是兼顾的其中一项工作。这样的兼职干部自然难以称职,想要提高素质困难相当多,所以账目不清,违章征收,开大头小尾票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难以杜绝。队伍素质偏低,对税收工作自然产生了不少反面影响。

1940年9月,国民政府停拨八路军的抗日经费,边区政府必须迅速解决财政面临的困难,完善税务机构,加强税收征管成了解决财政问题的必然途径。这个时期,边区人口只有130余万,政府脱产人员却高达8万余,加上经济建设举步维艰,负担8万人的用度明显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边区政府还是健全了税务机构,并设法配备了素质较高的税务人员。

从1941年开始,边区税务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要的是取消了“县二科”兼办税收事宜的职责,成立了独立的税务机构。这一年,除总局外,边区的税务分局和县局已有34个,税务所102个,税务人员也从170余人增加到了400余人,但文化水平仍然参差不齐,除70%的文盲外,仅4人相当于中学程度,其余都是小学文化。总之,这一时期的税务人员能力普遍低弱。当时《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对税务人员的素质是这样评价的:……以富甘征收局为例,税工人员中知识分子只占十分之一,农民同志占了十分之九。有的还要自己参加生产,其中很多直到今天还是文盲……而各地税工人员也常常发生丢钱和算错账的事情,这对税收政策的推行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同时也说明今天的税工同志的工作能力还需大大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素质,1941年8月,边区政府从陕北公学、青年干部训练班、中央党校、马列学院给税务系统调入了一批学生,各基层政府也陆续派出少数干部充实到了税务征收岗位上,税务人员的平均素质较前才有所提高,数量也增加到了520名。尤其外来知识分子对推动税务系统的全面工作,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到了1943年,边区税务系统根据边区政府的安排,落实了精简机构政策,这一年税务人员锐减,全系统只剩下360人。其中文盲约占30%,相当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65%,中学及大学文化程度的占5%。与1941年初相比,文盲比例减少了一半还多。1943年设置的30个分局、县局中,领导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各级局长中,中学文化程度的约占34%,小学文化程度的约占60%,文盲仅占6%;在42名所长中,中学文化程度约占5%,小学文化程度约占80%,文盲占15%。尽管领导干部的素质较高,却并没有完全消除文盲,一般税务人员中文盲占有比率相对会更高一些,由此可见,提高税务人员素质仍是当务之急,提高素质的捷径是不间断的培训学习,恰恰相反的是税务人员学习的困难很多。个别税务所人员少,地处偏僻,既无书报也无人教。尤其农民出身的税务人员家庭观念强烈,学习情绪不高,集中受训时,部分人经常偷跑回家,有些所长宁愿辞职也不愿意离家参加学习。无法克服的恋家意识,是人员素质不能尽快提高的主因之一。

税务总局在教育培训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将提高税务人员素质列为第一要务,拟定了文化、政治、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计划。总局还利用机关编发的《税工通讯》,对人员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同时又专门开班训练各级会计和县局长以下的征收人员。要求各分局在税务人员家门口开设训练班,组织学习珠算、账簿和征收知识。

当时的税务人员除过收税外,时刻还面临着牺牲的考验。因边区长期被国民政府的军队严密封锁,顽固势力侵扰边区破坏生产,尤其关中,陇东等地,与顽固势力距离较近,税务人员经常遭到扑杀。就连自己队伍中的一些人,在土地革命中形成的旧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仍然认为“税收人员都是反革命”,张家畔区政府甚至鼓励商人集体罢市抵抗税收,富县驻军时常发生殴打税务人员的现象。不利于开展税收工作的因素还有很多,边区税务人员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坚持开展征收工作的。

生活方面也存有不少困难,这一时期边区税务系统的生活原则是自给自足。有些税务所人力有限,没有劳力开荒生产,连生活基本需求的蔬菜、鞋袜都无法解决,个别人只有从自己家里想办法,解决一时之需。家里生活不宽裕的人员,只有上午收税下午砍柴,用柴换取些许生活必需品聊以度日。实在没有办法可想的人员,就抽出一切时间开荒种地,以求自保。

由此可见,陕甘宁边区税务人员的素质在初始阶段是低下的,工作环境也相当恶劣,有时连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无法保障。但他们一贯藐视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税收工作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