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龙同志在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活动开幕式暨首场报告会上的讲话

06.06.2016  20:45
按:2016年5月23日,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活动开幕式暨首场报告会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省委高教工委常务副书记董小龙出席并讲话。现将董小龙同志的讲话印发各高校,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美好的生活靠劳动创造,激扬的青春因创业精彩。刚才,报告团5位同志从不同角度,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他们勇于创新、矢志创业的奋斗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平凡而又璀璨的创业经历。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勇于拼搏、奋发进取、励志奋进、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图强”精神。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表明,基层既是施展才华、开拓创新的舞台,更是磨炼意志、历练人生的课堂,基层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听了他们的讲述,让我们深受启发,深受感动。在此,我谨代表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向报告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提出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驱动来补短板、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号召知识分子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勇立潮头、引领创新。勉励广大青年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不做过客、不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青年愿创业,社会必生机盎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是在青年时代成才的。战国时期,秦国有个12岁的少年甘罗,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不费一兵一卒让秦国得到了广阔的土地。西汉的霍去病18岁率军出征,“长途奔袭”横扫匈奴王庭。前秦皇帝苻坚在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以博学多才著称。北宋的文学家兼史学家杨亿,18岁参加《册府元龟》的编纂。诺贝尔科学奖设立的100多年来,获奖的科学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大体在25—45岁之间。大学生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毛泽东主席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学们,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等5名政治局常委到高校调研,强调的就是创新创业。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创新创业,正当其时!建功立业,舍我其谁!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65万人,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36.56万人。大学毕业生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最大的人才红利。为推动我省大学毕业生踊跃创新创业,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就业创业教育的需要,我们从2011年至今,连续6年举办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会,受到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也受到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前不久,我们在全省各高校积极推荐的基础上,遴选了14位大学毕业后在不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典型,组成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报告团成员虽身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但都集中体现出当代青年扎根基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高尚品质。他们投身基层建功立业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集中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先进事迹可敬、可信、可学,是我们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好教材。             创新,是一种能力。创业,是就业的最高形式。创新创业,有风雨,也有彩虹;有风险,更需担当。就像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创新创业、追逐梦想,是幸福人生的起点。我们要走在创新创业的前列,就必须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认清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我们要引领创新创业风尚,就必须始终遵循规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用宽广的视野、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在创新创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以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为驱动,既奇思妙想,又博采众长,让创新的蓄水池如浩瀚的大海,让创新的活力无穷地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青年为之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复兴与青年奋斗”的深刻论述,给当代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结合今天报告会的感悟,我谈几点人生感受和同学们共勉:             一是知识改变命运。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质上靠的是知识。报告团成员就是求知好学的榜样。他们在学校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毕业后,更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和工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服务于社会,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真正谈得上改变了命运。大学生的本分是搞好学习、学好本领。同学们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理念,珍惜学校时光,勤奋刻苦学习,打牢知识基础。             二是信仰点亮人生。 人来到世界上,应该带着使命和担当,应该有理想和追求。理想信念是每个人拼搏奋斗的精神向往和前进的方向,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之钙,是工作、学习、生活的根本动力。理想、梦想、希望这些字眼,从来不是虚幻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蕴含于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大家从报告团成员奋斗的青春中一定能体会到:有怎样的理想,就有怎样的成就;有怎样的梦想,就有怎样的青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干事创业的空间很大,只要有梦想有闯劲,只要坚持不懈,敢为人先,敢试敢为,拼搏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努力把理想变成现实,每个人都可以在成长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挫折砥砺意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逆境和挫折是人生的砥砺石。古人说,砺乃锋刃。弱者把它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打击,往往耿耿于怀,甚至一蹶不振。勇者却把它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反省自新,发愤图强。青年时代多经历一些摔打、挫折和考验,有利于走好、走稳一生的路。同学们要拿出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魄力,树立迎难而上的勇气,不贪图安逸,不怨天尤人,直面困难、经受考验、磨炼意志,依靠勤劳和汗水创造辉煌事业前程。             四是基层大有可为。 “将军起于行伍,宰相拔于州郡”。基层实践是青年大学生建功立业的“磨刀石”,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越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的心智。基层既是检验知识、增长才干的课堂,又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施展才华、逐梦圆梦的舞台,只有不断在基层实践中接受打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五是实践增长才干。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主席说过:“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这个课堂里最高明的老师,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实践证明,经验来自于群众,办法来自于实践。我们在大学里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到基层一线,到群众中间,零距离地接触普通老百姓,虚心拜老百姓为师,向老百姓学习,充分汲取老百姓的智慧和力量。             六是激情创造辉煌。 激情是掀动船帆的风,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一个人若是充满激情去做事,给人的感觉是活力四射,而他自己也会觉得做起事情来兴趣盎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浑身上下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成功的事业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发自内心的激情。青年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要始终保持激情燃烧的状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怕为,在工作中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严谨细致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韧劲。             伟大的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的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我们坚持连年举行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活动,就是要通过我们一代代青年中的先进典型,教育广大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积极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希望各高校要加强对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加大对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激励更多学生知典型、学典型、做典型,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学习典型,见贤思齐,在就业创业实践中成就梦想。各高校要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要,从人才培养各主要环节着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全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促进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开展多样性和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努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施展才华、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加快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             历史从来就是这样书写的,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抱负,为伟大事业铸就不朽传奇,祖国就把他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人民就把他记在最深的心底。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崇高理想,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创造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事,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愿奋斗的青春美丽而精彩!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