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西归 科研报国:记西安交大“千人学者”龚怡宏

11.11.2015  09:22
            一张黑白泛黄的博士同学合影摄于1989年的东京大学,一张色彩绚丽的师生合影摄于2015年的西安交通大学,这两张照片静静摆放在“千人计划”学者、电信学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龚怡宏教授的办公桌上,跨越26年的照片展示了主人公的人生轨迹。             1983年4月,东渡日本求学于东京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科的龚怡宏,历经九年苦读求索创新,终获博士学位。毕业之后,龚怡宏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任教,曾任NEC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2012年4月,作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龚怡宏全职受聘于西安交通大学,在这个百年学府开始书写人生事业的新篇章。

心之所向 新天地新起点

            龚怡宏是国际知名的多媒体研究专家,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多媒体内容分析的学者之一。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多媒体视频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在利用隐语义空间进行多媒体内容分析、运动视频复杂场景分析、图像特征向量优化等领域开创了若干新的研究方向,提出创新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成为许多后续研究的理论扩充及比较对象,在国际同行中产生重要学术影响。
            “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中并提高技术水平才是最终目的。”龚怡宏一直高度重视产学研用结合工作,力促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目前,龚怡宏已拥有19项发明或其它类型专利,他是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世界上第一个商用人物年龄性别识别技术、第一个商用人流自动追踪和计数技术的学术领头人,并帮助产品开发或生产部门将其转化为正式产品。龚怡宏主持研发的多功能高精度自动视频监控核心技术及系统,曾居世界智能视频监控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二。

西安交通大学“千人计划”学者、电信学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龚怡宏教授
              作为全球信息科学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龚怡宏总会收到来自知名大学的橄榄枝,经过慎重考虑,他选择了该校。             “我和西安交大有特别的缘分。”龚怡宏谈道,在日本求学时,他与当时在日本庆应大学留学的该校郑南宁教授因在同一栋宿舍楼居住而相识,从而对该校有了初始且深刻的印象。             “最吸引我的是学校对科研和人才的重视。”归国前,龚怡宏详细了解了该校各方面情况,他对学校的学术环境、学科建设都很有信心。该校在海外华人学者圈中良好的口碑也让龚怡宏心向往之,“很多学者朋友都对交大称赞有加,建议我来开拓事业。”             成为该校一员后,龚怡宏获得了施展学术理想的舞台。2012年,加入学校第一年,龚怡宏参与核高基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111”引智计划1项,主持横向研究课题1项。2013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选择性注意的交叉感知信息认知计算”,资助经费300万元。2014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到国家973项目“视觉认知的脑工作机理及高级脑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资助经费3500万元。             三年多来,龚怡宏在大脑工作机理、视觉认知机理的关键技术——目标识别、单摄像头多目标追踪关键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学校带给我这么多科研报国的机会和人生事业发展的平台,我一定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龚怡宏目光如炬,语气坚定。

严格认真 科研攻关孜孜不倦

            行色匆匆,随身背着笔记本电脑的龚怡宏,留给人们的身影总是那样的忙碌,那样快节奏。“这是我的移动办公室,便于及时处理工作和科研问题。”             科研助理高淑婵告诉记者,龚怡宏每次出差回来都是尽快赶回实验室,抓紧时间工作。即便从国外回来,也不会专程花时间倒时差。             龚怡宏的父母在北京生活,太太和孩子在美国工作,他长期在学校任教,与家人聚少离多。很多时候为了工作,他都默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2015年中秋节前夕,龚怡宏恰好在北京出差,学生们都以为龚怡宏会陪父母过完中秋再回西安,可中秋节当天在实验室里又看见了龚怡宏忙碌的身影。“做科研就要全身心投入,又承担这么重要的课题,只怕时间不够用,哪顾得上什么节假日。”龚怡宏笑着说。             龚怡宏团队每周都至少召开一次实验室组会。组会上他并不只是倾听学生的科研汇报,还时常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交流、讨论。“龚老师经常出差,好多次他都是开完组会,直接拉着行李箱直奔机场。”博士生陶小语说。

龚怡宏教授指导、把关学生的实验方案
              学生每次做实验时,龚怡宏都会亲自询问、检查实验流程,认真把关实验方案,提出有益建议。实验完成后,他都会叫来学生,一起对比、分析每一个数据,寻找创新之处。当有学生说“我感觉这个算法变好了。”龚怡宏就会追问到底“变好了体现在哪里?其精度、查全率又是多少?”             “从事自然科学要有严格的思维方式、缜密的逻辑。不能只凭感觉,要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用数据说话。”龚怡宏严肃而认真地说。             他的学生刘楠、程德、石大虎等都曾获过国家奖学金。毕业生中有在美国、日本等国知名学府继续深造的,也有入职阿里巴巴、百度等世界品牌500强公司。

精勤育人 为学生搭建国际桥梁

            龚怡宏对待学生的学业方面非常负责。博二学生石伟伟回忆说,即便龚怡宏在外出差,但只要将问题发给他,总能很快收到回复。曾有一次,石伟伟在晚上10点多将论文初稿发给老师,第二天清晨,当石伟伟打开电子邮箱时,第一眼便看见邮箱里躺着一封老师改好的论文邮件。石伟伟再仔细一看,这封邮件的发送时间竟是凌晨3点。“我特别感动,龚老师熬夜给我改论文,逐字逐句修改得特别仔细,大到论文的整体框架,小到一个个标点符号。”             龚怡宏告诉记者,“我希望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需要必备两种素质:一是有恒心与耐久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必须耐得住寂寞,忍受无数次实验失败的打击。“不经历实验失败的风雨,如何见到灿烂的科学彩虹?”二是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流的学者发现问题,二流的学者解决问题,三流的学者讨论问题。”             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寻找、发现科学难题的思维及解决问题实质的能力,是龚怡宏追求的目标,他一直鼓励和要求学生不断挑战自我。2014年,龚怡宏亲自率队,带领三个学生团队参加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历经数轮比拼,该校参赛的学生团队在近百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在视频分析挑战赛的六项比赛中包揽“行人检测”“多类对象检测”“单摄像头对象追踪”“人脸检测”四项一等奖以及一项二等奖。特别是在单摄像头对象追踪比赛项目上,研究生程德、魏星、刘楠、张世周团队以高出第二名几乎一倍的精度赢取了压倒性胜利。为了表彰其优异成绩,大会特地为团队颁发了特等奖,龚怡宏同时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龚怡宏一直有个心愿,希望以自己多年在国外积累的技术与人脉渠道,推进学科与世界著名大学的科研合作,为学科建设尽更多的力量。为此,他积极邀请国外知名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Alex Hauptmann教授等众多学者进行讲座交流,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前沿,提升国际化科研思想意识。             龚怡宏还联系了众多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们搭建了一座跨国际的学术交流桥梁。当学生遇见问题需要相关领域学者帮助时,可以随时给国内外知名教授发送邮件,身处西安也能放眼世界,探索前沿。             龚怡宏鼓励学生出国交流,迈向国际高水平的台阶。当学生读到博士三、四年级时,龚怡宏都会主动为学生联系国外高校的教授,详细撰写推荐信。“我希望学生能感受国外的科研氛围,学习更先进的科研方法,也收获更多的人生经验。”龚怡宏认真地说。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