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报】阳光司法 谱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16.02.2015  11:35
  陕西省南郑县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认真落实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各项措施,全面加强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司法行政管理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南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依法履行审判职责  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直接体现。2014年,南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030件,审执结1765件,审限内结案率100%。无超期羁押、违法审判、国家赔偿案件,审判质效各项数据在合理区间内良性运行。全年受理刑事案件185件,审结148件,审限内结案率100%,判处被告人235人;受理民商事案件1556件,审结1346件,审限内结案率100%,调解撤诉915件,调撤率68.15%。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2件,结案8件,受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2件,全部结案,审限内结案率100%;受理执行案件264件,执结258件,执结率98.1%。执结标的额6087.5万元。

  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涉诉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信访工作,以文明接访为基础,畅通信访渠道,完善信访机制。坚持推行定期接访、预约接访、带案下访等举措,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对所交办重点涉诉信访案件,实行院领导包抓,庭、室、局为责任单位,庭长、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加大对未结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力度。立足着重化解,制定合理方案,做好稳控工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当事人,争取政策帮扶和司法救助。市、县各部门交办涉诉信访案件20件,已息诉罢访15件。对6案信访人进行了远程视频接访,实现了与上级法院、当事人三方及时交流,为来访群众提供了快速通道,有效减少了越级上访,提高了信访工作效率,提升了接访公信力。

  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注重发挥人民法院、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做好诉讼与非诉讼渠道的相互衔接,继续推行诉前调解制度,强化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推进“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设立在大河坎法庭的“宋文富调解工作室”全年调解诉前纠纷68件,全部得到自动履行,提供法律帮助解答法律咨询130件次,充分发挥了对民商事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协助调解优势,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延伸司法审判职能,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通过开展“审判五进”、“法律六进”、巡回审判提升两率一度等活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继续深化“院企法治共建”、法院与村组法治和谐共建活动,帮助基层培训人民调解员380多人次,指导基层依法化解矛盾纠纷285件次,充分发挥了人民法院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真正实现了“矛盾不出村、纠纷化解在基层”。

  依法打击恶意逃债行为,培塑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行为的惩治力度。开展夜间专项执行行动以及金融案件、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实施搜查3次,拘留被执行人36人,结案39件,曝光“老赖”85人,推动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的形成,为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保障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落实司法为民根本宗旨  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公信

  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该院健全和完善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提升办事效率,发挥“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网上立案工作。健全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和小额诉讼速裁机制,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全年采用速裁、立案调解等简便方式结案148件,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落实当即立案、预约立案、节假日立案等便民举措。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便民诉讼服务251件次。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力度,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全年为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2.95万元,落实刑事被害人和执行案件特困当事人救助资金35万元,从司法程序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诉讼需求。

  创新便民利民机制,推进司法公开力度。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加快推进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审务、立案、庭审、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公开。拓宽司法公开渠道,推进微博、直播庭审常态化,对典型民事案件和污染环境犯罪等新类型案件28件开展微博直播、庭审直播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民众460余人次旁听案件的审理;认真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做好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增选人民陪审员60名,共有人民陪审员94名,超过现有法官人数,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和管理,为他们订阅法制报刊和业务书籍,切实增强人民陪审员的履职能力。全年一审普通程序案件陪审率达到了84.68%;通过官方网站发信息260余篇、官方微博发送消息730余条、南郑法院审判手机报发送工作动态42期,将重大审判执行活动、重要工作信息及时动态地向社会公布,充分利用全媒体环境,发挥舆论传播功能,扩大司法公开影响力。

  坚持高效廉洁司法  不断推进过硬队伍建设

  2014年,南郑法院始终保持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深化队伍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廉洁司法教育活动,切实改进司法作风、规范司法行为。院领导班子到包联业务部门蹲点指导及带头主审办案22件,起到了带头示范和表率作用。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建立健全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牢固廉洁司法的思想底线。切实加强政治纪律、党组纪律,以铁的纪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层层签订责任书,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学习中纪委会议精神和上级法院的相关规定,坚持党组书记讲党课讲廉政课,畅通举报渠道,在门户网站开设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热线,专人受理举报并及时查处回复,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审务督查机制,对干警日常行为规范、审判流程等实行跟踪监督,确保廉洁司法。

  加强审判质效管理,提升司法公信。注重司法能力的提升,把审判工作质效作为全年工作的重心。完善了《2014年目标管理暨绩效考核办法》,修订完善案件质效评估办法。加强审判流程管理,把好文书“出口”关,严格责任落实,强力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和审判质量。完善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充分发挥审管办的监督指导职能作用,推行审监庭评查和集中评查自查相结合。严格执行通报制度。对审判执行工作进度及评查结果静态统计通报、动态分析研判。提高司法统计分析质量,推行收结案进度月通报、临界审限提示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审限意识、均衡结案意识,提高审限内结案率,杜绝拖延办案和超审限办案。积极开展庭审观摩、法律文书评比、案例评析等活动,提高了法官驾驭庭审能力、裁判说理能力、适用法律能力和裁判文书写作能力,全院审判质效得到提升,信访投诉率下降,核心和主要审判质效评估数据处于全省平均值以上。

  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应用力度。该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审判效率,改进为民服务,优化司法资源”为目标,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备设施,全员集中培训,强化操作应用,严格进行考核。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公文办理、文件传输、信息发布、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公文流转一体化、管理流程定制化;加强信息技术在审判、执行、信访、司法便民等工作中的应用,推进远程视频接访和开庭、庭审直播、微博直播以及基层法庭电子签章系统的应用等工作,全面完成2011~2013年案件补录工作,加紧筹建执行指挥中心,完善执行快速反应机制和综合查控平台建设,实现了网上办公办案常态化,圆满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南郑县人民法院的审判质效有了大幅度提升。该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专项积案清理工作先进集体”、被省高院评为“2014年安全工作先进基层法院”,大河坎法庭、南海法庭分别被评为“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单位”,该院新集中心人民法庭庭长瞿广仁被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瞿广仁、马宁被表彰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信息化建设工作多次受到了省高院的通报表彰和阎庆文院长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