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长思维转型:真正的投资者,不会在意你上好酒上硬菜

24.08.2015  09:16

作为60后的严伟阔,在 关中 某市的招商局局长的位置上已经干了8年多。8年多来,在他的千辛万苦下,他所在的这座城市先后引来了国内外数十家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多达几十个,资金多达数百亿。在年年的目标考核中,他所在的招商局都名列前茅,一度他有过晋升副市长的传闻。但是,在去年的目标考核中,曾令人羡慕的招商局一落千丈,排名后十位。尤其是今年以来,由于宏观性的经济下滑,招商引资的脚步慢了,有两个重大项目从年初谈到现在,还没有落地。对此,严伟阔寝食难安,心事重重。有人幽默地对他说:“‘八项规定’后,不让随便吃了,不让随便喝了,不让四处送了,你招商局也就不红火了。”对此,严伟阔冷静地回应说:“经济下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把招商引资难归咎于‘八项规定’。

盛夏的一个夜晚,严伟阔与本报记者做了一番心与心的交谈。

过去几乎天天泡在酒桌上

现在终于不再一身酒气了

作为老朋友,记者与严伟阔交往有十几年了,目睹他从一个副科长、科长、副局长到局长的算是辉煌的“官路”。

严伟阔坦言,作为一个市的招商局长,在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位置是显要的。作为我们这个欠发达的内陆城市,招商引资成了一个重头戏,一个时期,不仅从市领导到部局领导,甚至连公安、法院、检察院都有招商引资的任务,并列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务之一。

翻开回忆,严伟阔感慨地说:“过去,为了接待好这个投资者,那个投资者,甚至是不是投资者,可以说是‘白加黑’、‘5+2’,几乎一天到晚都在围着客商转,迎来送往,接风洗尘,泡在酒桌上。”

实际上,到年底一盘点,真正能够做到签订合同,资金到位,项目落地也没有几家。

严伟阔说,自己一年四季一半时间都在外地跑项目,跑资金。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出门不能空手,他得绞尽脑汁买对方感兴趣的礼品,一天到晚,大包小包送来送去,看似很红火。市里对招商局的经费也是出手大方,只要是出去招商引资,坐飞机、坐软卧都一律报销。市领导说,只要能招来商,引来资,花多少钱,我都给你批。说实话,靠着迎来送往,吃吃喝喝,送来送去,严伟阔也结识了不少外商内商,积累了一些人脉,也召来了不少项目,引来了不少资金。严伟阔说,现在想来也不全是靠迎来送往,吃吃喝喝,送来送去的效果,也是国际国内经济持续攀升的热度催生而至。

没想到,从去年开始,尤其是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风云突变,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同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加之市场消费疲软,股市起起伏伏,我们市的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一下暴露出来。一些原来答应来投资办厂的客商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一下使招商引资的进度明显放缓。严伟阔很坦诚地说,“八项规定”在我们招商局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过去那种不管是外商内商来了就摆酒宴请,送土特产,送名贵礼品的现象一下止住了。过去那种胡吃海喝,高迎远送的形式主义止步了。对每一个投资者,对每一个项目,我们都科学甄别,理性对待,有礼有节,仅从接待这个角度讲,我终于不再一身酒气了。

真正的投资者是理性睿智的

不会在意你上好酒,上硬菜

这一段时间,凡是见到严伟阔的领导和熟人,都会送上一句话:你现在不忙了吧?弄得严伟阔哭笑不得。严伟阔说,过去我们的招商引资可以说是初级阶段的一种表现,总认为靠吃喝,靠拉扯,靠送礼就能把对方的项目拉过来,把对方的资金引过来。实际上,这种表面的忙忙碌碌掩盖了一味追求表面数字高低的虚荣。

他举例说,五年前,一个北京的投资者看好了我们一个旅游景点的开发项目。对方答应,一次投二十亿,消息传出后,不少人欢欣鼓舞,地方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谁知,在洽谈的过程中,对方却提出要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担保和配套资金。我们从地价到税收已经提供了很优厚的条件,谁知对方摆起架子,只在协议书上签字,不在合同书上落名。这个项目我们从头到尾忙了两年多,对方每来一拨人考察,我们就视若贵宾,以最高档次接待,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万,最后却不了了之。

这件事让我很痛心”。严伟阔说,这两年招商引资的过程是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理性分析,经济发展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就像一条曲线,在看似招商引资步伐放缓的背后却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招什么商、引什么资,一定要从国家法律,国家政策和地方实际的高度去评判,一味追求招商引资的数字,实际上落地生根的不多。经济要转型,产业要调整,作为我们从事招商引资的同志也要来一个思维转型。

首先,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实事求是实打实。严伟阔说,今年年初,有一家驰名全球的食品企业要在我们这投资数亿元,建一条生产线。对方提出,要在离我们公园湖的300米处,选址建厂,经过环评,认为他们的要求不符合环保规定。有些领导却建议,不要紧,几百米远着呢,要不这个项目就跑了。经过反复的斡旋协商,我们建议他把企业放在三公里远的一个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的地方。对方看到我们拿出一个又一个方案,看到我们真诚实意的服务。经过反复研判,最终同意了我们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杯酒交错,没有送上一份土特产,这个项目便顺利落地,对方的老总对我说,其实我们很讨厌在酒桌上谈项目,谈资金。真正来投资的企业家,是理性的,睿智的,实在的,是不会在意你上好酒,上硬菜的。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服务,真真实实的数据和有市场有效益的投资环境。

其次,不在达成多少协议和意向,贵在项目落地生根。严伟阔说,我们现在有一种倾向,好像和对方签了协议,定了合同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是这样。有一年我们曾签了四十多个项目,数百亿的投资额,但是真正把钱打到账上,项目落到地上,开工建设的连20%都达不到。这就启示我们,招商引资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准的项目就要不遗余力地拿下来,千万不能看签了多少份协议,不要看握了多少次手,不要看对方表了多少次态。一定要看对方的诚意,要看对方的资产,要看对方的实力。今年以来,我们的招商引资的数字看起来比往年少,但是我们严格照章办事,先后有五家企业在我们这投资,而且都兑现到位。这就说明,招商引资不能只看数字多少,客商来了多少,一定要拧干水分,看它的落地量。

第四,要打人情牌,但不能丧失底线。过去我们在招商引资中,把打人情牌,亲情牌作为一个手段,甚至为了讨好客商丧失底线。三年前,有一个客商要在我们这建一个投资二十多亿的休闲养生中心。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前提是要让我们的一家老国企整体搬迁。企业往哪里去,工人往哪里流,搬迁经费从哪里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招商局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对方的要求,尽管有些领导颇有微词,我们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从工人的生存权出发,从地方财政的实力出发,否决了他们的方案。有人说我傻,但我却说,这种傻对招商部门来讲是一种基本的要求,也是对良心的一个交代。

最后,重点要招实体企业,切忌把做概念的投资者引进来。在招商引资中,常常会遇到不少投资者,他们以打概念为名,口大气粗,认为打出一个新颖超前的概念,资金就会滚滚而来,俗话叫空手套白狼。这么多年的经历告诉我,招商引资一定要重视实体经济,因为这些企业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不仅可以拉动经济,重要的是可以就地扩大就业,带动城乡繁荣。前不久,一个投资者想来我们这建一个机床厂并附加一个技工培训基地,投资额并不大,只有五千多万。我们觉得应该支持这样的实体企业,主动帮他们选址立项,主动提供一条龙服务,主动派专人蹲守在现场解决问题。还请市长破例高规格回见了他,对方连说令人感动。不到两个月,这个企业就资金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按合同准时开工。实际上,要真正挤掉招商引资中的泡沫,还是要招实体企业。今年以来,我们就招来了八家中小企业,引资六个多亿,虽然不多,但一个个都实实在在落了地,让人放心。

说起招商引资的酸甜苦辣,严伟阔意犹未尽。但他却清晰地表明了一个观点,经济下行,招商引资步伐放缓,这一切不能归咎于“八项规定”,而在于我们怎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思维转型,方法对路。(记者 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