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高校招聘启事被称"耿直":学校一般 待遇一般
今天,一篇题为《招贤纳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招聘语言学博士》的文章刷了屏,确切地说,这是一则招聘启事。不过,这则招聘的“网红”特质在于不按套路出牌,开篇就坦白“学校很一般很一般”、“交通情况暂不‘高速’”、“人才引进政策待遇一般”……并直言如果不能接受以上条件,可以忽略下面的具体招聘内容,相当耿直。
一般的认知里,一些地方、机构在人才争夺大战中只捡好话说、报喜不报优。比如,有的强调“国家**城市”,有的以古都名城的名义;经济欠发达的,就说自己环境好;环境一般的,就说自己前景好……总之,“钱多、城好、速来”。
人才引进和招聘广告中的自吹自擂更是见怪不怪。更有甚者,对应聘对象的要求一大堆,而对自己能提供什么却往往避实就虚、闪烁其辞。从态度和“对等交易”的角度来说,就是不真诚、不公平的。所以,兴义民族师范这种“自谦自嘲”的坦白在先,简直是一股清流。
当然,这则招聘启事其实是一种先抑后扬的文法。先把自己的不足一一列出,直言不讳这些不足可能对于部分招聘对象来说是硬伤。然后用这种“原则上的短缺”提前筛掉一部分人,既不给自己添烦恼,也不给应聘对象找麻烦,给那些能够接受如此条件的应聘对象以实诚、质朴、坦然的印象,可谓一举多赢。
事实上,类似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这样的招聘,既列出自己能提供什么,也列出自己的不足,本就该成为人才引进和招聘活动的一种正常范本。
实际上,很多招聘有意无意忽视了招聘对象的知情权。这就好比一对恋人预备结婚,双方有义务也有责任告知对方自己的一些不足和缺点,隐瞒和欺骗只会引发后续的不愉快和伤害。换句话说,列举自身的不足,本就该是招聘方需要提供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中,多数招聘并不是有如恋人般的那种对等关系,而是招聘单位往往处于强势地位、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此前,各地不断爆出一些招聘单位,在最后录用环节以各种奇葩名义刷掉笔试面试优异者,就是信息不对称、话语权不对等的典型体现。
此外,一些招聘单位不惜有意隐瞒甚至“忽悠”,当人才被引进、落地生根后,往往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有一种被套路、被欺骗的感觉。这固然和应聘者事前工作做得不到位有关,但招聘场上长久的信息失衡,也导致了应聘者被麻痹、蒙蔽。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搞了什么创新,不如说它履行了应尽的告知义务;与其说这则招聘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如说它纠正了以往的不良潜规则。我们期望,像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这样的“正确招聘”,从正常走向日常。
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