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祭英烈受网友“点赞”

05.04.2015  16:53

清明临近,通过网站、自媒体、手机献花留言的“指尖”祭奠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特别是青年学子的“热捧”和“点赞”。

打开手机微信,一款名为“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的轻应用正在朋友圈“刷屏”,伴着雄壮、低回的音乐,秋瑾、李大钊、方志敏、瞿秋白等革命烈士的图文事迹依次跃然于屏幕,25岁的安徽大学学生周彤动动手指便成为手机上第874552位向英烈献花的网友。

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的“2015网上祭英烈”签名寄语活动目前已吸引全国各地超过315万人参与,留言近46万条。

在安徽省金寨县,150余名红军烈士的图文信息录入金寨烈士陵园的网上祭奠馆,网友可自行选择为不同烈士献花、点烛。金寨县青山镇中心学校校长助理雷鹏介绍,比起以往的线下扫墓,今年该校三百余名学生多了这项“网上扫墓”的新任务。

网上祭奠不仅提供了缅怀英烈的新平台,更激发了越来越多中国网民的爱国情怀。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清明祭英烈”微话题吸引了数十万网友的参与。其中,河南共青团的官方账号发布微博称,“让我们相约在网络空间,共同祭拜英烈,再次铭记他们不朽的精神,表达敬仰与哀思,勇当时代先锋,争当民族脊梁”,得到了三十余万博友的转发“响应”。

指尖祭扫”亦被一些爱国教育景区引入,成为扩大宣传教育的新手段。重庆一景区近日就竖起“重庆大轰炸惨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等多块二维码墓碑,市民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各个“网祭”网页,除在网页上为遇难同胞献花、点蜡烛,还可了解到相关历史事件背景。

在家住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的陈伟眼中,多媒体呈现的烈士形象“有血有肉”,对儿子的教育作用胜过现实中的一碑一墓。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则认为:“指尖”祭奠迎合了现代人的接受习惯,突破了时空距离,降低了操作难度,带来了祭奠的常态化及可持续。但他也同时建议,对于先烈的追思并不能本末倒置,不应完全脱离线下庄严而肃穆的仪式,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才能让祭奠国魂“入脑入心”。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