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盗捞 致远舰将回填 暂不打捞出水

12.10.2015  17:07

  记者 赵洪南 徐扬

  地点:黄海海域丹东港西南方向10海里

  深度:海底18米到23米

  1894年,致远舰留给国人的最后绝响是危难关头撞向敌舰……

  2015年,随着“丹东一号”沉船的大量文物从黄海海底出水、重见天日。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丹东一号”沉船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结束对“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通过翔实的考古调查及实物证据,初步判断其身份为清代北洋水师致远舰。

  “3只瓷盘是初步认定沉没舰是致远舰最直接的证据。”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崔勇说。记者看到,其中有两只瓷盘有篆体的“致远”二字,另外一只仅剩一枚碎片,但却留有一个篆体的“”字。

  周春水说,对“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共发现水下文物60余种,计120多件,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3大类。

  “目前‘丹东一号’船体仅剩下穹甲之下的部分。现在只是进行考古调查,还没有进入发掘打捞阶段。”周春水说,“虽然很想将其打捞出水,但现在仍然无法确定时间。”崔勇说。

  由于致远舰就在丹东港航道附近,如何保护避免盗捞也成为一个焦点。

  崔勇说,考古调查结束后,将采取回填等办法,防止有人故意潜水到致远舰内。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