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大生命探测系统为平邑石膏矿难救援提供信息保障

02.02.2016  11:40
            《陕西日报》2016年2月1日(通讯员 郭连江 记者 吕扬)题:西科大生命探测系统 为平邑石膏矿难救援提供信息保障。
            2016年1月29日晚,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取得重大进展,4名矿工成功升井,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36天。在这次救援难度世所罕见的生死营救过程中,西安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生命信息钻孔探测系统”为救援过程提供了可视化的精准信息。
快速发现生命信息

            2015年12月25日,山东临沂平邑玉荣商贸石膏矿发生垮塌事故,17名矿工被困井下,音信全无。12月29日,受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邀请,西安科技大学文虎教授率“国家矿山救援西安研究中心”专家一行5人携带“生命信息钻孔探测系统”,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12月30日早10时左右,现场打通了2号探测钻孔。井下到底是什么情况,大家都在着急等待中。救援专家组立即启动“生命信息钻孔探测系统”展开搜寻,在地下200多米处,很快发现被困矿工信息。现场救援人员顿时为之沸腾。通过该系统,地面指挥人员清晰地看到了井下被困矿工,并与他们进行了音频沟通,得知井下该处共有被困矿工4人,生命体征良好。救援人员随即向井下投放电话,并将食物、饮水、药品和衣物分批送到他们手中。             对这4名矿工的救援一波三折。没过几天,2号探测钻孔坍塌。1月8日,专家组对新打通的7号探测孔进行了探测,再次与之前发现的4名井下被困矿工取得联系。
            在随后的20多天里,救援难度超出想象。井下坍塌不断发生,积水位置不断攀升,一氧化碳浓度不断提高。为避免次生事故,大口径钻机打孔救援方案成为唯一可行的办法。按照部署,“生命信息钻孔探测系统”对5号大孔径救生钻孔进行定期持续探测,大大提高了打钻的进度,为1月29日最后救人方案的确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1月29日晚,救生通道再次被疏通。21时21分,起重机将首名矿工提出地面,此后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名矿工升井。第4名矿工升井时已经是22时50分,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36天。这是国内矿难救援最长时间记录,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案例。
让救援可视化               捕捉生命信息的仪器是个什么样子?有哪些神奇作用?
            全国矿井救援专家文虎教授说:“这套系统主要由生命信息探测仪、信号传输器、笔记本电脑无线接收器三部分构成。探测器是个长和宽为7.2厘米、高80厘米的长方体。上面有两个摄像头,可以探测到钻孔下方和侧面的信息;有红外线、矿灯两个视频源,可以看到井下20到30米的画面;上面有个传输系统,可以保持无线联络;还分别有两个话筒、两个喇叭,可以保持声音沟通。这样井上、井下的视频音频信息沟通就全都有了。在救援过程中,这套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一要搜寻井下生命信息,二是检查救生通道是否安全。”
            当井下发生严重灾害,该系统能将钻孔孔壁、孔底状况以及井下事故现场视频和声音实时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井下遇险人员和地面指挥中心之间可实时信息沟通;救援全过程的视频、语音资料可完整存储并回放,为事故原因分析、总结探测过程的经验教训提供基础资料;通过互联网,救援专家可直接了解探测情况。
            这套系统先后在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中得到成功应用。在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中,首次发现生命信息,并为成功救援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
铸造多种救援利器

文虎教授牵头的“矿山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团队,以学校国家矿山救援西安研究中心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在矿山应急救援理论、热动力灾害机理、灾害仿真、矿山应急救援通信技术等方面攻克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多次参与国家矿难救援工作。
            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坚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服务地矿相关行业及地方发展的服务面向,大力实施地矿及安全特色学科重点发展建设,重点对全局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展开研究和攻关,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仅“十二五”期间,该校在煤层开采自燃火灾防治、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深井施工、复杂围岩巷道支护、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煤炭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7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88项。获得授权专利673项。
            据悉,西安科技大学的文虎教授团队在此次矿难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平邑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科技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