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医“冬病夏治”

10.08.2015  08:36

火疗是传统中医火灸疗法的简称;又称,灸疗、灸法。古今火灸疗法共分为14大类,共计115种,火灸疗法是我国独特的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报记者陈团结

  “冬病”是指那些在冬季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病症,诸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和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等;“夏治”是指这些病情在夏季有所缓解,是趁着其发作缓解季节,进行施治,并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贴三伏贴、拔罐、刮痧、火疗、药浴、气蒸、艾灸、针灸、按摩等多种方法。

   主要原理和方法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风靡全国,在南方尤甚。此法是我国古代医疗“治未病”思想的体现,疗效独特。“冬病夏治”,简单的说就是冬天发作的病通过三伏天贴敷治疗,达到扶正祛邪、预防和治疗,减少冬天发病次数和程度,从而达到平衡阴阳、根治疾病的目的。

  据从事中医皮肤科多年的刘业兴医生介绍:“冬病夏治”是据《黄帝内经》里的《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和《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是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内病外治,夏季炎热人体毛囊张开,让药物通过毛细血管从体表进入血液,比内服药更有特殊性,更安全有效。

  擅长中医脑外科的李辉医生认为,“冬病夏治”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三伏贴”,贴“三伏贴”对于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感染者、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三伏贴”药膏主要成分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和甘遂等。“贴三伏贴的时间一般是严格按照三伏的节气时间来贴的,那样效果最好。主要敷贴在人体的大椎、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银屑病、风湿病、支气管炎等症最适合“冬病夏治”,“三伏贴”药膏都是各医院自己研制。

  因此“冬病夏治”属于预防性的治本之法。符合《内经》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

   冬病夏治”的禁忌

  中药穴位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痒感和红润,若出现刺痒、肿、痛较甚或者起泡,可以及时将药贴揭下。对于起泡者,可以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干涂上紫药水即可。据文献报道,这种情况的发生率约1%-5%左右。实践证明,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更好。因为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1.不适合人群:经常反复咳黄脓痰和出血的病人、有皮肤过敏体质的人、孕妇、年老体弱者不适宜本法治疗。

  2.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3.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4.敷贴期间应戒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