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大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 为解决执行难提供坚实保障

25.12.2014  10:56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  (记者  罗书臻)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执行指挥办公室挂牌暨执行指挥系统开通活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出席活动并讲话。他强调,执行指挥办公室的成立和执行指挥系统的开通是人民法院的一件大事,是执行工作的新起点,要努力提高执行指挥系统建设和应用水平,为推进执行工作改革发展、进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坚实的科技和制度保障。

        活动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主持。在题为《启航》的执行信息化建设专题片播放结束后,周强院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其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胜明,全国人大代表王梦恕一起按下水晶球按钮,启动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指挥系统。

        活动还表彰了全国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宣读了表彰决定,周强等出席活动的领导为获奖者颁奖。

        周强指出,执行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审判力量不足、司法能力不强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执行手段和管理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执行工作的客观需要,难以有效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必须着力建设全国四级法院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

        周强强调,开通执行指挥系统,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和执行规范化建设,实现四级法院执行系统纵向贯通,并与执行联动单位横向联网,对于提高执行效能,让当事人及时实现胜诉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周强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执行指挥系统的指挥调度作用,突出发挥好网络查控、信用惩戒、信息公开三大功能,实现四级法院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要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进行迅速、大范围的网络查控,解决好“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的问题;要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有力的信用惩戒,扩大信用惩戒范围,加大信用惩戒力度,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借助案件信息内部管控和外部公开平台,实现对执行人员和执行案件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进执行规范和执行公开,提高执行工作透明度。

        周强要求,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加强执行指挥系统建设和维护。要充分保障执行指挥系统的建设投入,配齐配强执行力量,培养一批既懂执行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不断拓展执行指挥系统的应用领域,实现财产查控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减少进入强制执行环节的案件数量,并为判决生效后的顺利执行创造条件;要牢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健全执行信息系统管理规程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网络保密和系统维护工作,确保人民法院和联网单位的信息和网络安全,确保被执行人的信息只用于执行,切实防止发生失密泄密事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刘学文、刘贵祥,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出席活动,全国人大代表王刚、户思社、张泽群,全国政协委员王俊峰、白岩松、陈建国,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代表王文利、王振民、许涛、张涛、李扬、李海彬、李勇,中央文明办以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兴业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和部分中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