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推进"柔性治水"观察:关中"留水",如何留

10.10.2016  15:39
陕西推进“柔性治水”观察:关中“留水”,如何留?

陕西推进“柔性治水”观察:关中“留水”,如何留? 

    中秋小长假的假期,对于陕西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的惠仲德来说,显得比平时更忙了些。作为《关中水系规划》起草者中的一员,为了能够让《关中水系规划》早日通过,近一年以来,惠仲德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假。

    “紫色粗实线围绕是《关中水系规划》所涉及的范围,蓝色粗实线是二华排洪干沟,绿色细线为已成引水线路,红色点线为规划引水线路,蓝色粗点线为关中环形水道。”打开刚刚绘制好的《关中水系四横示意图》,惠仲德满怀激情地向记者讲述着八百里秦川未来水系的美好图景。

     1、以渭河为主轴 再造两条“渭河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历史上的关中,也曾水系发达,水网密布。然而,近现代以来,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水资源短缺成为关中地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陕西喊渴,关中喊渴,大西安喊渴。

    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对于关中地区来说,资源性缺水因素不可忽视,但更多情况下却是结构性缺水。换句话说就是,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关中冬春季节降水量偏少,夏秋季节降水量充沛。冬春季节降水量少时,严重缺水,夏秋季节,大量的降水却又白白流走。如何留住水、用好水,成为了关中地区治水的关键所在。

    作为全国首部区域性水系规划,《关中水系规划》,拟通过天然水系整治修复,实施人工水道连接互通,依托调、蓄、引工程,实施人工湿地、蓄滞洪区、河湖连通、海绵城市以及再生水利用等柔性治水措施,留水蓄水与排洪洪水利用兼容统一,促进水资源协调均衡和合理高效配置。

    在《关中水系规划》的制定过程中,省委书记娄勤俭高度重视,去年曾先后三次听取规划阶段性成果汇报,今年以来强调关中水系规划要重点突出系统治水、柔性治水理念和河湖连通、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明确了思路指引和技术方向,对规划提出重要指导意见。胡和平省长深入水利工程一线调研,对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防治、江河库渠联通提出具体要求。

    惠仲德介绍说,关中水系建设,就是要以渭河自然水道为主轴,实行山水林田湖统一治理布局。南岸以引汉济渭南干线、引嘉济清、黑河水库、石头河水库等供水干线为主体,形成相互连通的人工输水通道;北岸以宝鸡峡引渭、冯家山、泾惠渠、洛惠渠、东雷抽黄、卤阳湖、引汉济渭北干线水利工程为主体,形成相互连通的人工水系通道;在渭河南北两岸相当于再造两条“渭河”。

    同时,以秦岭72峪等支流河道为依托,沿渭河以南关中环线布设弧形人工水道与渭河构成关中环形水域;加上古贤水库供水干渠,将与关中“一横十纵”的自然水系共同构成“一环四横十纵”的关中骨干水系网络格局。通过渭河等主要河流水系的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实现洪水季节减轻自然河道排洪压力,加强地下水补充,枯水季节回流自然河道,增加河道生态基流的良好功能。

     2、突出系统治水 建设“柔性”水系

    随着数个蓄滞洪区的陆续建成并蓄水,今年渭南“两华”地区的防洪压力减轻了不少。据了解,“二华”蓄滞洪区工程总体分为华州区南山支流蓄滞洪区和华阴市南山支流蓄滞洪区两大部分,共有石堤河、罗纹河、罗敷河、柳叶河、长涧河五个应急分洪区。目前,除石堤河蓄滞洪区外,其余四处已实现蓄水运行。

    “二华”蓄滞洪区的建成,减轻的不仅是防洪的压力,对于家住华阴市罗敷镇上营村村民吴春玲来说,改变的还有生活环境和方式。“现在的罗敷蓄滞洪区,成为了周边地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到这里来钓鱼、锻炼身体的人越来越多,每天在这卖凉皮就能赚百十块钱。”吴春玲高兴地说。

    渭南“二华”地区蓄滞洪区的建立,不仅蓄滞了洪水,还调节了气候、涵养了水源、净化了水质、维护了生物多样,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可谓柔性治水的生动实践。

    正在制定中的《关中水系规划》,核心即突出系统治水、柔性治水: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突出综合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湿地建设、水量保障、岸线用途管控等任务,大江大河治理、重大水利工程与农村河道、涝塘整治、小库坝建设、乡间村头水设施、水景观相结合,采取工程蓄水、湿地积存、湖泊吸纳、林草涵养等措施,建设关中柔性水系。

    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供水安全保障、防洪安全保障、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改善提升等六大工程,建设引调水及水源工程134处;建设区外引调水工程5处、生态补水工程14处、塘坝涝池8000余座、再生水补水工程159处;建设防洪枢纽工程1处、整治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366条、建设蓄滞洪区10处;建设人工湿地371处,新增湿地及水面140万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04万亩;新增水面景观802处、水面面积20.6万亩,实现关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3、以渭河为骨架 构建“生态”公园

    绿色的草地,灵动的河水,多样的动植物,如今的浐灞生态区,已经成为西安市生态最好的区域。可仅仅十几年前,这里却还是西安的“污水池”,区域内挖沙成疯,垃圾如山。

    为治理水环境,浐灞生态区成立之初就编制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展开污水资源化示范工程,并首次尝试在雁鸣湖千亩湖泊湿地,探索非人工净化治污模式。多元化的生态实践,让浐灞生态区不仅成为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标杆,而且成为整个西部生态理念的引领者,被水利部评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浐灞生态区的变化,可谓三秦大气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随着渭河综合整治的实施与推进,渭河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一个集水资源利用与休闲娱乐为一体、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关中生态长廊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为将渭河真正打造成为安澜河、景观河、生态河,去年以来,宝鸡市启动“渭河宝鸡百里画廊”项目。据了解,宝鸡“百里画廊”西起宝鸡峡,东到扶风绛帐,全长100公里,分为渭河河堤道路景观带、渭河河道景致带和堤外服务区三个层次,逐步建成“十里花海”“樱送春风”“杨柳浓荫”“红枫秋韵”“梅花嬉雪”等5大生态景观带,“百鸟戏滩”“千亩荷塘”“万顷芦荡”“渔舟唱晚”“千渭湿地”等8大生态景观点以及金钓休闲民俗村、霸王河秦皇园、眉县滨河新区、岐山民俗生态游乐园、六川河民俗村等10大休闲区。

    为进一步加强水生态建设,《关中水系规划》提出,以渭河生态区为骨架,以昆明池、渼陂湖、卤阳湖建设为重点,构建关中生态公园。

    西安市围绕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修建仪祉湖、汉护城河、户县渼陂湖、渭河生态湖、泾渭湿地公园等湖泊水面和整治浐、灞、涝等河流水系生态景观,重塑“八水绕长安”历史胜景;

    咸阳市围绕“水秀咸阳”建设,建设咸阳湖二期、北塬新城双照湖、兴平贵妃湖、“十里荷香”和泾河湿地景观带,打造现代历史文化名城;

    西咸新区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昆明池、沣渭湿地景观带、泾河熏衣草主题公园等,打造现代田园都市;

    渭南市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黄河生态游览区、富平石川河生态景观带、渭洛黄河口湿地景观带、韩城司马湖,蒲城卤阳湖,提升大荔同州湖、华阴太华湖、少华湖,打造“关中水乡”;

    铜川市围绕城市转型发展,建设药王湖、赵氏河十里水景观长廊;

    以《关中水系规划》制定为契机,“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的宏伟蓝图,值得期待。(记者 康传义)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 韩睿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