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采取系列措施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显成效

24.04.2015  13:39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家庭困难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西北政法大学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人为本,以制度建设为纲,多方谋划,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
            ——健全机构,建设制度,夯实学生资助工作基础。 该校依托学生工作体系,搭建起“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并配置相应的管理机构与人员。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各学院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全体辅导员为成员,负责学校资助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学院资助工作小组下设一名资助联络员(由辅导员兼任),负责全校资助工作的指导与联络工作。各班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由主要班干部、宿舍代表、非贫困生代表等组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负责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民主评议工作。             该校根据国家和陕西省每年资助工作精神,及时对各项资助文件进行修订完善,现行制度包括3项管理性制度、10项具体资助制度和4项社会奖助学金的评选办法,基本形成了适合校情、较为完备的资助规章制度体系,做到“一事一制度”,确保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与规范进行。             ——严格认定,建库存档,对困难学生全程帮扶。 该校始终坚持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落实好一切资助政策的前提,每年统一部署贫困生认定工作,严格按照《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和《西北政法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坚持现实表现为主、证明材料为辅的认定原则,严把实体认定环节;按照个人申请、班级评议、学院审核、学院公示、学校复核、录入贫困生库等程序,狠抓程序管理,多年来没有漏掉一个贫困生,没有弄错一个贫困生,把真正贫困的学生纳入到相应等级的贫困生库中。             为了更好地管理贫困生工作,该校按照学生贫困程度将学生分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特别困难学生与特级困难学生三个等级,并分别建立电子档案库与纸质版档案库。不同的库实行不同的管理,其中特级贫困生库的纸质版与电子版库均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集中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与特别贫困生库的纸质版由学院保管,电子库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保管。所有的库实行动态管理,只有进入该库的学生才能享受国家、学校与社会的各项资助。             2014年,该校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4764人,占本专科生人数31%。其中,认定一般困难学生3311人,占贫困学生总数的70%;特别困难学生1342人,占贫困学生总数的28%;特级困难学生111人,占贫困学生总数的2%。贫困生中,西部学生共计3625人,占贫困学生总数的76%;中部学生共计671人,占贫困学生总数的14%;东部学生共计468人,占贫困学生总数的10%。这些受资助学生的家庭情况、受助理由都得到严格核实,做到了零差错。             对特困学生的全程帮扶一直是该校开展资助工作的重点。每次国家、学校、社会的各项奖助学金的评选与困难补助发放时都将特困学生纳入优先考虑的范围。同时,每年从提取的6%的资助资金中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设立家庭经济特级贫困学生资助专项经费,用于每年有需求的家庭经济特级贫困学生的冬寒补助、物价上涨的生活补贴、回家路费补贴等项目,真正把特困学生“全程全部”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该校还积极开拓社会奖助学金,目前设立的社会奖助学金包括“咏罡奖助学金”“龙城奖学金”“大泽奖学金”“圆梦助学金”“燕宝慈善基金”“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补助金”等,不断扩大受益学生范围。             ——阳光评选,全面监督,确保资助工作公平规范。 在每项资助工作开展时,该校各学院都以年级大会、班会等形式,将每次评选的时间、条件、评选对象与评选程序等告知全体学生,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参评权与监督权。建立资助情况公示制度,即每项评选结果在学院都有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公示期,在学校有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期,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建立监督复议制度。若学校师生对评选结果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向学院提请复议。学院在接到复议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院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提请复议。学校在接到复议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所有获得资助的学生全部是从贫困生档案库中产生,不存在轮流坐庄的现象。             该校对学生发放的所有奖助学金全部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形式,由财务处根据学生处提交的发放文件、发放名单与金额一次性打到学生的银行卡中,做到学院与辅导员“不接触钱”。各项奖助学金在接到省上的发放指令后,学校及时进行发放,做到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             为了方便学生及家长了解与监督学校各项资助政策的执行,学校将各项资助政策与制度编印入《学生手册》、公布在该校“学工在线”与招就处的网站上,每次评选结果也在网站进行公示。同时,“学工在线”长年设有处长信箱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电话,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与举报;对获得资助的贫困生学校通过电话回访或者家庭走访等形式对其信息进行调查,确保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积极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该校依托集“奖、贷、助、补、减、免、缓、勤”及“绿色通道”九大功能为一体的资助体系,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育人工作。 一是 通过广播、橱窗、网络、班会、讲座等形式开展诚信、感恩、自强自立教育和资助政策宣传,并在铜川市王益区建立诚信教育基地。 二是 将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制订并下发了《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所有大学生必须参加一定量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大学生是否完成志愿服务活动量做为学生参加各种评优、奖助的必备条件之一,受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成绩斐然。 三是 积极开展特困学生家庭走访及心理、就业帮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受助学生再传递爱心,为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群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刘雷)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