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犬:生活中的“好兄弟” 救援中的“好战友”

09.08.2016  02:37
核心提示: 中新网西宁8月8日电 (马德林 闫龙伟)“搜、搜、搜……”,在一片坍塌的废墟上,消防训犬员马小龙一只手牵着黑色的搜救犬,一只手不停地用手势指示着搜索方向。搜救犬小虎用灵敏的鼻子不停地嗅着,马小龙身着橘红色服装,头戴白色头盔,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犬的一举一动。

青海消防总队的搜救犬小虎和训导员正在进行搜救演练。 李慧思 摄

中新网西宁8月8日电 (马德林 闫龙伟)“搜、搜、搜……”,在一片坍塌的废墟上,消防训犬员马小龙一只手牵着黑色的搜救犬,一只手不停地用手势指示着搜索方向。搜救犬小虎用灵敏的鼻子不停地嗅着,马小龙身着橘红色服装,头戴白色头盔,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犬的一举一动。

8月8日,在西北地区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现场,小虎在几块堆积的水泥预制板前爬上爬下,突然,它转身朝向自己的主人,不停吠叫,并开始用爪子刨着它脚下的废墟。果不其然,在这处废墟下发现了一处生命迹象。不到五分钟,小虎在另一处破旧的房间角落又发现了另一名“被困人员”。

马小龙和小虎参加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搜救,小虎曾多次嗅出被困人员位置。马小龙对小虎的照顾无微不至,训练中马小龙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小虎“心领神会”。随行的战友们都说,小龙小虎不愧为一对“好兄弟”。

甘肃消防总队的训导员正在给搜救犬喂水。 李慧思 摄

8月7日,西北六省区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演练中,小虎再次“开赴前线”,奔走在地震救援演练现场。

据公安部消防局战训专家介绍,搜救犬和人一样,来到高原同样会存在高烧、食欲不振等高原反应症状。此次演练就是要针对这种高海拔地区,进一步了解和观察搜索犬的适应作业能力。今年9岁的小虎已经相当于人类的65岁,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氧气比较稀薄,紫外线强烈,小虎与重型救援队徒步行军10公里后,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症状。根据之前的经验,马小龙给小虎服用了红景天胶囊,在精心调养下,小虎的精神逐渐恢复到良好状态。

马小龙说,一条训练有素的搜救犬的搜索成功率非常高,搜救能力可与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设备相媲美。本次共有9只搜救犬参加演练,这些搜救犬将在不同环境、不同救援现场对“被困人员”展开搜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