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科大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取得新成效

09.03.2016  20:5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坚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加大规模、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调整,加强分类分层指导,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经过广大导师和研究生、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深化招生选拔机制改革 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改革。 2016年春季入学博士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共录取博士生84人,其中硕博连读考生55人;为强化博士生资格考核,提高博士培养质量和博士生指标使用绩效,试行博士生招生弹性计划,全年共录取弹性计划博士生14人。             ——推荐免试研究生接收工作继续保持领先。 2016年硕士研究生推免生共接收录取1002人,接收数量在同类型高校中继续保持领先,与成电、北邮、西工大等高校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受制于各高校间的竞争加剧,该校2016年接收推免生较去年减少267人,减少21.04%。             ——优研计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推免生接收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2015年重点加强了优研计划工作,共预录取优研计划考生1239人,比上一年度增长近75%,其中985、211高校生源比例为86.9%,确认报考的考生1082人。             ——学缘结构改善计划效果显著。 2015年招生指标分配中单列100个招生指标用于双985、211高校二志愿考生调剂,共接收101名二志愿985、211高校考生调剂,较2014年增加66人,为该校优质生源率的提高贡献了约3个百分点,并首次录取武汉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名校本科生。             ——优秀生源吸引计划成效突出。 组织“导师面对面”“优研计划暑期夏令营”“全国高校宣讲校园行”“研究生招生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对国内重点大学优秀考生的吸引和选拔。共组织26条招生宣传线路、覆盖全国28个省市百余所国内重点大学进行招生宣传工作,线路上录取推免生占总录取外校推免生75.6%,成效突出。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  

            ——推进课程建设六类支持计划。 完善研究生课程建设支持体系,新增研究生案例教学和校企联合课程专项支持计划;完成六类课程建设支持计划共计40个项目的立项工作,其中精品课程8项,精品教材13项,慕课建设3项,案例教学课程6项,优质课程引进4项,校企联合课程6项;完成2014年五类课程立项53个项目的中期检查,撤销1项资助。             ——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构建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参考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与评价经验,以研究生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或工程实践中培养质量为监督和评价对象,以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任务为驱动,以制度和组织为保障,设计完成了贯穿研究生教学全过程、育人用人多方参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及实施方案。

探索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完成培养模式改革重点项目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成果突出。 该校与中电54所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至此全国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达到2个;新增4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总数达到7个。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重点课题结题验收。 该校牵头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硕士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机制研究》共完成调研报告1篇,研究分析报告2篇,研究论文3篇。学校凭借研究成果受邀在”第十届全国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研讨会”及“全国电子信息学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上作大会主题发言。             ——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经验。 完成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昆山研究生院”建设;承办首届“全国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凭借改革典型经验在大会作主题发言。
完善多元评价 健全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制定分学科(类别/领域)研究生授位标准。 制订了13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9个一级学科的学术学位和6个类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研究成果基本要求和相应的发表学术论文参考目录,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新增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十二五”期间该校共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3篇。             ——成立教育委员会,健全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成立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分设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和研究生质量保证和监督委员会,全面指导和监督研究生教育工作;制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相关规定》等6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和研究生分流管理规定,确保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修订完善了学位论文模板,加强了模板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完成学位证书样式设计与印制工作,新证书样式已用于2016届毕业生。             ——改革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加强学院自主权。 将博士生导师三级评审制度改为两级评审制度;修订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基本条件,注重学科差异,强调成果质量,引导多元评价;改革硕士生导师申报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可申请担任硕士生导师。新增专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1名、兼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名;新增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8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7名、企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6名。
            ——建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开展自评、专评。 积极拓展学科领域,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启动学位授权点合格自评估,对全校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了合格自评估,全面梳理各学位授权点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完成了翻译、金融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2个学术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             ——提升优势学科影响力,4人入选新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该校中科院院士郝跃当选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该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继续由该校担任;李建东、刘延平、马建峰分别入选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推进教育国际化 开展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  

            ——积极拓展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 依托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在博士层面开展国际联合培养,2015年共派出博士生39人,其中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7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人;依托博士生导师短期交流项目派出博士生导师4人;依托校际交流项目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派出硕士研究生14名,其中双硕士项目7人,硕士访学项目7人。             ——多渠道拓展中外合作办学。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筹备与申报工作。2015年完成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机构调研报告,论证中外合作工作可行性。目前,已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加强学风道德建设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浓郁学术氛围,推动学术年会常态化。 将校庆月研究生论坛与学术活动常态化结合,注重评价引导和机制创新,使年会形式特色、内容实效,形成了积极参与、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氛围;全年举办学术年会专家报告434场,研究生报告777场。             ——推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建设案例试点课程。 落实研究生诚信档案,强化入学教育和宣讲教育,构建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防范和惩戒机制;获批教育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案例试点课程一门。
            ——推进“三助一辅”工作,完善奖学金评价体系。 强化奖学金评审的规范和公正,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首次实现网上申报和成果网上公示,博士国家奖学金评审采取公开答辩评审,差额评审实行现场评分并公布结果,老师、学生参与度高;首批选聘30名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开展研究生满意度与质量跟踪调研,在校研究生和京陕校友满意度均在90%以上。             ——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创新创业成果突出。 研究生获全国学科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2项,在第二届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中获工科组唯一一个特等奖,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新增3项研究生创新实践基金共计60万元,近年累计接受此类捐赠逾三百万。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