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破终身”倒逼师德“立终身”

21.03.2016  09:48

  3月18日,有媒体报道,安徽省将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定期核查,通过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畅通不合格教师出口关,建立严格准入、能进能出的教师管理新机制。其中提到,要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在定期注册、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工作中,严格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

  师德是教师的从教之基、素质之魂。师德包括教师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教育意识、职业态度、工作责任感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师德的好坏与教学业务水平的高低并非是直接对应的关系,但能对学生价值取向、甚至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产生必然影响。可见,安徽实行中小学教师5年“注册制”,定期进行师德考核,失德教师将被“一票否决”,不仅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在上岗前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资格获得后终身有效,使教师职业被称为“铁饭碗”。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现行教师管理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入口把关不严、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等问题。特别是个别教师的违法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也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形象。因此,建立重师德、重业绩的考核机制,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办好教育的重要环节。

  不“”则不“”。只有让教师资格“破终身”,教师师德才能“立终身”。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特别是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就是不给失德教师预留“下不为例”等操作空间,通过正常的退出机制,将不良教师及时清理出教师队伍。

  师德要考核更要培养。师德考核应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师德考核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师德建设,考核仅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师德的过程建设上,做好长远规划和制度安排。比如,建立具体、有可操作性的师德规范,划分师德规范的层次;建立教师个人的师德档案,注重平时对教学、教研活动的督查;积极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环境,避免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不利因素给教师布下“道德陷阱”。师德建设不单是教师个人的事,需要整个学校、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