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冠军教练”——记宁陕中学科技辅导员廖泽松

01.04.2015  19:15

2015年3月28日《陕西日报》第4版

      本报记者 郑斐 通讯员 杨宁
      30岁的廖泽松,是安康市宁陕中学科技辅导员,从“白手起家”组建工作室到现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他辅导学生组队参加机器人竞赛,先后夺得十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陕西赛区选拔赛冠军,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陕西赛区选拔赛创意一等奖,全国科技辅导员创新大赛一等奖,2012、2013年Robo Cup青少年世界杯中国赛区选拔赛冠军,2012年Robo Cup青少年世界杯季军等多个奖项,被同事们称为“年轻的‘冠军教练’”。
      宁陕中学作为宁陕县唯一的一所高中,有着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良好传统。近年来,宁陕中学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体育艺术科技节。
      廖泽松说:“真正接触机器人,对机器人感兴趣是从2007年的体育艺术科技节开始的。”那年,学校邀请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航模表演。观看航模表演后,不仅廖泽松自己感兴趣,而且学生们也很感兴趣。学校专门买了一架航模飞机,开展航模训练。没多久,航模飞机坏了,无法修复,航模训练由此停滞。并没负责航模训练的廖泽松,找到学校领导将航模飞机要过来,大量查阅资料、仔细研究后,自己买零件成功地进行了修复。掌握航模飞机维修技术的廖泽松,研究航模的兴趣更加浓厚,自己购买电子元件和材料指导学生先后制作了6架航模飞机,并用航模飞机遥控航拍了宁陕县城。
      制作航模飞机让廖泽松在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特长显现出来。2007年和2008年,宁陕中学残疾人助餐器和朱鹮保姆两个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课题组,需要机械和电子方面的辅导,课题组邀请廖泽松作为辅导老师。通过他的辅导,残疾人助餐器和朱鹮保姆两个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均夺得全国奖项。
      宁陕中学校长赖邦志说:“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项目在宁陕中学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一些重大课题项目都有所突破,但领域还相对窄,我们想能不能在高科技方面有一些探索。”考虑到廖泽松有电子方面的专长,学校投入15万元成立工作室,让他开展电子技术和机器人活动。
      廖泽松说:“学校拿出这么多的钱,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感到很高兴,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做好。
      2010年县上“双高双普”改善学校实验室条件,物理实验室淘汰下来一批设备和电子元件。廖泽松利用这些电子元件制作的“加速度采集器”教具,采集速度快、精确度高、成本低廉,却能实现价值几千元的数字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011年,该作品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一等奖。
      “廖泽松工作室”成立不久,就迎来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陕西赛区选拔赛。“从组队到参赛只有1个月时间”,廖泽松通过网络查资料自学,先把一些问题研究解决后再辅导学生,那段时间整整一个月,他下午6时吃过晚饭就来到办公室加班,经常干到晚上11时结束,最晚直到凌晨2时甚至通宵。实在太累了就拼几把椅子,躺在上面休息一会儿,又继续工作。2011年,他们作为安康市唯一一支代表队,首次参加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陕西赛区选拔赛就获得冠军。这一年,廖泽松被评为宁陕县第三届“劳动模范”。
      “参加2012年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区比赛,是当年1月接到通知,2月份参加省上规则培训的。”廖泽松介绍说,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室淘汰下来的电子元件自己动手做机器人,自制电路板,用废弃的电脑键盘制作触动开关。廖泽松英语水平较差,他就用翻译软件查阅编写程序等资料,整整一周时间在工作室里通宵达旦。3月22日至25日,在2012年Robo Cup青少年世界杯中国赛区选拔赛上,由廖泽松辅导,宁陕中学高一学生陈秋江、张栎炜组成的代表队夺得“机器人救援B”项目冠军,取得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大赛的资格。
      6月24日,在墨西哥城举办的2012年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宁陕中学高一学生陈秋江、张栎炜组成的机器人救援B中国代表队,经过4天9轮激烈角逐,获得世界大赛季军。
      从2007年到2014年,廖泽松带领宁陕中学的学生先后斩获国内外大奖18项,有60名孩子在他的带领下喜欢上了科技发明。
      几年来,最让廖泽松感到遗憾和内疚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家中老人生病住院,自己也没法在身边照顾;前不久岳母因车祸过世,后事尚未料理完毕他就返回了学校,辅导学生参加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陕西赛区选拔赛。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