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与陕西等签约 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

12.04.2017  10:38

  中国教育部11日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青海、青岛等6省(区)、市在北京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

  根据合作备忘录,教育部和6省(区)、市将统筹协调国内外优质资源,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总体目标,以提供人才支撑、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为重点任务,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努力形成“携手同行、顶层设计、政策倾斜、重点突破”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新局面。

  2016年7月,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现已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要实施的165个重大工程项目。教育部正以分批签署省(区)部共建合作协议方式,搭建省(区)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合作推进平台,对合作省(区)予以实质性政策支持,尽快取得早期成果。

  此前,教育部先后与甘肃、宁夏、福建、贵州、云南、海南、新疆、广西等8省(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包括本次签约的6省(区)、市在内,共与14个省(区)、市签约,基本实现与“一带一路”主要节点省份共建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平台的全覆盖。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表示,省部共建签约设计了数百个项目,将聚力合作,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部将在宏观指导、双向留学、涉外办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文交流、能力建设、平台建设等七个方面予以实质性重点支持,引领、推动其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协作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