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路上 爱在延续:记渭南三位优秀教师

07.05.2015  18:55
            近年来,渭南市教育局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均衡师资配置,通过城乡教师交流轮岗 ,加快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先涌现出一批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优秀支教教师。
一株葳蕤的红掌花:曲莹


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教师曲莹和学生合影               尽管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城乡学校的差异还是让她的心头猛烈一震,这震撼,非但没有使她却步,反而更坚定了她置身其中的信心,充斥着往日的自信,她跨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个个平常却又不平凡的一天。             ——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绝不做过客。 去临渭区官道镇新田小学支教的那天,曲莹特地穿上了自己喜欢的红外套,她说,红色特别能代表她的心情,她要像自己喜欢的红掌花那样,把热情洒在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上。她还说,支教的时间里,她的衣服都以红色为主,这红色,就像她的心一样,真诚而弥久。             曲莹是渭南市北塘实验小学的骨干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从教20余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曾获“全国优秀作文指导教师”“渭南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临渭区优秀社团指导教师”“人民办模范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及录像课分别获国家、省级一、二等奖。             2014年,临渭区推出了一系列指向教育公平的举措,省市教学能手支教农村薄弱学校是其中的一项。曲莹动心了,她欣欣然地向北塘实验小学和区教育局提出了申请。临行前,她暗暗下定决心,要人到心到,要像对待北塘一样对待支教的学校,在其位,尽其责,使这份经历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永远流淌在血液中,积淀在骨骼里。             ——言行举止都是爱的自然流露 。就这样,带着红掌花一样的真诚、热情和活力,曲莹来到了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陌生,是因为从未相见,那简陋的办学条件,落后的教学设施,都是曲莹所在的市重点小学所没有的。熟悉,是因为似曾相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辛勤执教的老师,跟北塘实验小学的一模一样。             刚到新田小学的第一天,那些陈旧的课桌椅便刺痛了她。带着倍感沉重的心情,她在QQ空间说说里写下了感受:“这里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孩子们也无法上网查阅资料。作为一名普通的支教教师,我无法改变学校的硬件设施,我能做的只是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领他们诵读经典,让孩子们身处异地,却能感受到北塘教育的风采。”             北塘实验小学校长宋盈来支教学校看望她,她没有只言片语提到工作生活条件的突变带给她的困扰,而是将迫切希望改善学生学习条件的想法说了出去。2014年11月27日下午,北塘小学赠送的160套标准课桌凳送到了新田小学。领导带来的慰问品,曲莹舍不得吃,分发给她的孩子们,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曲莹的心平静了。             学生时期是成长的时期,而所谓的成长,不但是身体上的成长,更是精神上的成长。曲莹深知,精神上的成长,要靠好的书籍。她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怎样使孩子们的童年浸润在书香里?支教第一周,曲莹便有了惊人之举,她把女儿的课外书带到学校,班里每个孩子一本,同时号召北塘实验小学六年级五班的学生为每个孩子捐一本。这样,每个孩子拥有两本课外书,她在班级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每周在班级内互换一次图书,整个学期每人最少读书10本。             支教的第二学期,曲莹又为全班36个孩子精心购买了适合每个人阅读的图书,拿到书的那天,孩子们的眼里闪烁着快乐的小星星。每本书的扉页,都有曲莹精心设计的赠言,她真诚地希望孩子们能早一天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感受生命的活力,从而多一份人生的精彩。同一本书每个阅读者都要在读书卡上留下自己不同的读书感悟。每周还有一次“美文推荐”,学生轮流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与同学分享。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文字积累,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还不够,曾经参与过北塘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编写的曲莹,懂得经典诵读对学生影响深远。于是,她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弟子规》,聆听圣人教诲,追慕道德之源,让经典点燃孩子们的心灯,让经典滋养孩子们的人生。             在曲莹的班里,36个孩子中有20多个留守儿童,年迈的爷爷奶奶只能勉强照顾他们的生活,很少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学习更是爱莫能助。曲莹主动当起了这些留守儿童的“妈妈”。哲哲口腔溃疡吞咽困难,她领孩子去卫生所涂药、买药;静静8年都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了,学习有点心不在焉,曲莹与孩子谈心,与家长沟通,说服孩子的母亲春节回家;辰辰几乎不写家庭作业,学习成绩落后,曲莹让他自己选能帮他学习的同桌,还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期末考试辰辰的成绩提高了21分,找回了自信……打开曲莹的QQ空间,都是她和她的36个孩子朝夕相处的画面;她为孩子们写的成长日记。             —— 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光点,聚集起一片幸福的亮光 。“餐桌式”教学,是临渭区的新生事物,农村教师都很茫然,不知如何操作。而曲莹曾参与了北塘小学第一批课改实验,并前往上海、山西等实验区参观学习。“餐桌式”教学,北塘小学语文课改团队已实践了三年,并总结出关于“乐学”课堂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曲莹主动承担了新田小学“餐桌式”教学的培训工作,使这所农村小学的语文教研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新田小学,曲莹做的最多的是专题培训。她给数学教师讲解“餐桌式”教学小组的有效构建,为语文老师示范课程教学。为了更好地使“餐桌式”教学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曲莹组织一系列的专题培训,如北塘实验小学“乐学课堂”模式解读、“乐学课堂”备课培训、“乐学课堂”中教师应如何点拨,怎样合作更有效、“乐学课堂”中的学法指导,等等,几乎每周都能看到她组织教师们理论学习的忙碌身影。             虽然在新田小学支教,但作为北塘实验小学骨干教师,曲莹每周三晚上仍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参加每周的区级重点课题研讨会。一个学期,她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两篇、结题报告一份,并将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的课内外拓展阅读内容编辑成册,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曲莹老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都是我们的表率,我很受感染。”“跟着曲莹老师,我的教学研究意识更强了。”“是的,长进不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新田小学的教师感慨着支教的曲莹老师带给他们的变化。             曲莹不仅带动本校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践,还影响了其他乡镇的教师也加入了课改行列。             2014年9月,受官道镇田市中心校校长杨红军之邀,她到田市小学为田市小学和赵东小学的语数老师们进行了“餐桌式”教学小组的有效构建培训。             2015年1月5日,受官底镇中心校校长耿晓博之邀,她到官底镇中心小学为该校语文老师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培训,并成功展示了一节“餐桌式”教学示范课。             2015年1月12日,曲莹又来到临渭区五里铺小学送“餐桌式”教学示范课一节,并与该校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使老师们明确了“餐桌式”教学第一课时该如何操作,认识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2015年3月24日,在宋盈校长的带领下,曲莹为北塘小学校本研修共同体成员校阳郭中心小学送去“餐桌式”示范课一节。她一次次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宛如春笋薄皮、竹子拔节,让孩子们豁然开朗,也为成员校的老师们提供了切实可学的方法,使“餐桌式”教学在成员校的课堂中萌芽、生根。             在曲莹的带动下,农村薄弱校的教育教学正在发生着点滴的变化。这变化,用曲莹自己的观点来说,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象她一样成为一个光点,聚集起一片关于教育的幸福的亮光。 业未竞,路半央。在支教的路上,曲莹便如那株葳蕤的红掌花,一如继往地走下去,走下去。
将爱心善举进行到底:李莉娟
 

大王小学支教教师李莉娟和学生合影               2014年9月,北塘实验小学李莉娟放下她正上初三的女儿,打点行装来到大王小学,开始了她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活。             ——临危受命,敢于担当 。古人说:家有千担粮,不做孩儿王。在小学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最难教。大家把一年级老师的九月称作“黑色九月”。而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李老师毅然做了一名一年级的孩儿王。“这里的孩子大都留守,生活、学习完全靠老师。这里的孩子学习上基本上都是零起步,教起来很费劲,成绩还不好,你得多费心思。”校长又补充说:“你们班38名学生,学困生十多名,你得有思想准备。”李莉娟干脆地回答:“校长,一切行动听指挥,你说干啥我就干啥!”             ——从零起步,当好孩子们的领操王 。每天7:30分,随着一声长长的哨音,李莉娟就带着她的一年级孩子上早操了。她说,第一次上操,可算是领教了孩子们的散乱无章、不知所措的阵势。、因为地处山区,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里一年级的孩子什么也不懂,虽然班里38个孩子,可她总觉得是在训练83个孩子。她只能扮演起保姆兼体育老师的角色。先不说别的,首先语言不通,孩子们都说方言,听不懂她的指令。于是,她只好边喊指令边做动作边示范,一次早操下来,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上好每一次早操,她变着花样想办法,哄孩子们高兴。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特意创编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口号,记录在小本上,读熟背过,为己所用,哄他们愿意上好操。一天又一天,经过多半个学期的坚持训练,一年级的孩子如今上操已经像模像样了。             ——出谋献策,练书法小课。 农村的孩子书写普遍不好,山区的孩子更是不好。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听说学校准备开设书法小课,李莉娟就第一时间和北塘小学的于波老师联系,给大王小学要来了书法小课的古筝曲,让山里的孩子在开学的第一天伴随着优美的乐曲,进行书法练习。为了免去老师们每天在黑板上用粉笔画田字格的麻烦。利用周末回家的机会,她自费去文具店买来了油漆笔,抽出休息时间亲自给全校每个班级的黑板上画好了田字格。因为老师们刚开始进行书法指导,一时还不知所措,于是她又主动担当起了培训老师的义务。从书写形式到批阅要求再到课上指导,在一点一滴中让老师们寻找到了指导学生写好字的诀窍。如今,书法练笔已成为大王小学独特的亮点。             ——示范引领,抛砖引玉。 作为山区学校,受信息闭塞之影响,大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刚开学,校长就通知她给全校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她说,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她一定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给大王小学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接受任务后,她结合学生的实情,研读了教材后又开始备课、做课件。在没有试讲、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她走进了课堂。课后,一位老师激动地说:“还想听你讲课啊。”校长满意地说:“讲得真好,但不知你会怎样讲其他年级的课。可惜支教老师太少了,不能给每个年级老师做示范。”为了了却校长一个心愿,为了真的能给更多的老师一些帮助,在后来的示范课活动中,李莉娟特意地上了一节六年级的课。事后有老师对她说:“李老师,你真胆大,敢选六年级的孩子去上课。你不知道,这一班是2011年全乡学校合并以来大家公认的最烂的一个班级,从来听课都是一潭死水。不过今天这潭死水被你激活了。”             这多半年来,李莉娟一共上了六节示范课。其中有一节是应邀在阳郭镇中心小学上课。             ——培训提升,践行指导。 因为是寄宿制学校,所以学校把所有的会议都安排在晚上进行。周日晚上开例会,每周一晚上开数学教研会,周二晚上开语文教研会。上一学期,李莉娟和韩校长商量,想利用语数教研会时间给全校老师培训课件的制作方法。从那之后的每一个星期一和星期二晚上,她就充当起了老师们的老师。从教老师们怎样打开ppt开始,一步一步,细致入微。有些老师年龄偏大,接受很慢,但她一点儿也不急躁。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都渐渐接受了多媒体课件这一他们眼中的新生事物,在自己的课堂上用上了课件辅助教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大王小学陆续分进了几位年轻老师。作为初登讲台的几位年轻老师,亟需在教育教学方面予以帮扶指导。李莉娟得知后,主动和一起支教的曹莉老师承担了辅导年轻老师上好课的任务。如:亲自给他们作课堂示范,把自己珍藏的优秀教学设计送给他们,给他们推荐名师的教学视频等。             ——播洒大爱,爱心相传 。李莉娟富有善心,她把自己的情带到大王,把自己的爱倾洒在贫困的孩子身上,且源源不断的辐射延伸。一年级的高佳雨小朋友是寄宿生,性格非常内向。当李莉娟知道她因为个子小不会打开水而经常喝不上水时,每次上课前自己都带一杯水到教室,再倒到孩子的水杯,叮嘱多喝水。课间,还和她聊天,给她剪指甲,送她好吃的。现在这孩子变得越来越大方,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班里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因为家境贫困,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李莉娟经常从家里带上去一些水果、零食等东西分给孩子们,让他们从点滴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她和孩子们交朋友,孩子们也喜欢上她的课。             从一入校开始,李莉娟就在微信朋友圈和她的QQ群里发出呼吁,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帮助这里的孩子。她的爱心感召了许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让我们一起帮助大王可怜孩子”的行动队伍中。从那时起,就不断地有她好心的朋友、同学,给孩子送来了铅笔、油画棒、本子等学习用品和衣物。             爱心不断传递,也引起了临渭区民政局的关注。那天,民政局局长冒雨亲自带领一行人来到大王看望特困孩子王晗和与她相依为命的爷爷王志云。给他们送来3000元救济金和米面油等慰问品,并且答应马上给老人办理低保手续,修缮房屋。             近期,在学校领导的协助下,李莉娟正在调查了解大王小学贫困孩子的家庭情况,打算翻沟越岭去孩子们的家里掌握一手资料。她说:“我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做善事,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对山里的孩子进行资助帮扶,将这项爱心善举进行到底。”             冬去春来,李莉娟的支教故事将继续在塬区演绎。
大王小学支教教师曹莉先进事迹


大王小学支教教师曹莉
            伴随2014年9月这个多雨的季节,一个平凡而朴实的中年教师毅然抛开城区学校优越的教学条件,放下读高三的孩子,踏上了临渭区最偏远的山区学校——大王小学支教的征程。她,就是北塘实验小学支教教师曹莉。             从踏进大王小学校园那一刻起,她就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很快融入这所学校。曹莉克服自然条件带来的不便,坚持每周日晚上按时到校参加全干会,周二晚上参加教研会;按时上课、上晚托,从不迟到、旷课;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她与老师们相处和睦,尊敬老教师,关心青年教师,不搞特殊化。
            —— 习惯培养,从细节做起。 大王山区经济落后,这里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孩子们的生活。爷爷奶奶不懂教育,所以孩子们的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只能靠学校、老师。学校领导安排曹莉带二年级的语文课,她欣然接受任务。             走进课堂的第一天,她就发现很多孩子翻书时爱用手指沾唾沫,读书写字时爬在桌子上,有鼻涕不擦往上吸,爱用嘴巴咬铅笔头,写字时不按笔画顺序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才能使他们改掉这些不良的习惯?她决定先从细节做起。             她教育孩子们每个周末回家都要洗澡换衣服,在校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翻书时不要用手指沾唾沫,铅笔不能用嘴巴咬,兜里装上卫生纸,有鼻涕随时擦等。并及时跟家长沟通交流,督促他们搞好孩子的个人卫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孩子们再也没有用手指沾唾沫翻书的习惯了,男孩子兜里也装上了卫生纸,整个班级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最让曹莉担忧的是孩子们的书写习惯。幸好,上学期开学,学校新增了每天十五分钟的书法小课时间。她决定趁此机会认真指导学生写字,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在写字时,她让学生做到“三”个一,并及时纠正不良写字姿势。其次,她更加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临三比较,不能像以前那样,不按顺序写,一笔写几画,甚至连笔写。学生写字时,曹莉边巡视边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不断提醒孩子们只有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写,才能把字写好。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孩子们的书写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她还挑选出整齐美观的作业进行展览,给写得好的字画上圈、得小星星,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认真书写的积极性。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能够正确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这里的孩子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也没有这个条件,农村家长不懂也不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曹莉平时十分注意提倡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名人名言等,并要求他们进行背诵、摘抄。讲读课文时,对于那些故事情节比较强,语言比较生动的课文,她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和复述,对于语言优美的精彩片段,则要求熟练地背诵。这样既读书,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吸收并掌握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将书本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平时,她鼓励孩子们阅读课外书,比如童话故事、少儿版名著等等,只要喜欢看的、适合他们的都可以。孩子们有的让家长买,有的相互借阅,基本上人手一册。她鼓励孩子们利用每天做完作业的空余时间看书;午饭和晚饭后看书;周末,每天读书半小时。慢慢的,有部分孩子喜欢上阅读,课间也会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看到他们有了发自内心的读书欲望,曹莉打心底里高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曹莉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谁的作业写得认真就给他发奖品。她制作了表扬信、奖状等,专门发给表现好的同学。她还从家里带来水果、零食奖励给班里的孩子。孩子们一写完作业就拿到她房子让她检查,因为写得好曹莉会给他们奖励吃的。大王小学的老师都说:“曹老师经常给娃们买吃的,咱这些娃真幸福。”家长们说:“咱娃遇到曹老师真幸运。”             —— 精心教研,共同提高。 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曹莉深深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在抓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去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也是支教的一项重要内容。她多次给全校老师上示范课,然后和老师们交流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以及平日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和 体会 。和老师们一起探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一起完成课题研究,积极指导年轻教师上课。至今,她已经上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买文具》《特殊的考试》《小山羊和小灰兔》等四节示范课,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课后,老师们总会感叹:“曹老师,你为啥能把这些小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他们怎么在你的课堂上就如此听指挥,积极性如此的高涨?”“曹老师,课堂上你能够关注全体学生,对学生的表现能及时评价……”             教研方面,曹莉除了为语文组献计献策,搞好校级课题外,还积极联系北塘学校,帮助大王小学数学组指导课题研究,完成结题报告,使数学组课题顺利结题。同时,她利用教研会时间给老师们教课件制作。她带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给老师们演示,并不厌其烦的一一指导,甚至手把手的教年纪大的老师如何操作,老师们认真的学习态度也让她感动,就是时间再长她也愿意陪着他们学习。如今,老师们已经能够制作简单的课件,用多媒体上课。学校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 关心学生,搭建平台。 奉献爱心 曹莉在所教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她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她再现教师的风采,精彩地讲述,循循地诱导,积极地鼓励,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她认真批改作业,并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争取让每个孩子的成绩都能赶上来。             2014年11月,北塘小学换下一批学生用的电脑桌,曹莉积极联系后勤处刘主任,将这批电脑桌无偿捐献给大王小学。大王小学韩校长亲自带领老师们将六十多套电脑桌拉回来,使学校电教室硬件设施得以改善。             当曹莉了解到学校有一部分孩子家庭特别困难时,心里非常难过。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残疾,家里没有收入来源;有的是母亲精神有问题,丢下孩子不知去向……一想起孩子们家里的情况,她就彻夜难眠。回到家里同爱人说起,爱人也非常同情。他和几位爱心人士商量,决定一起资助这些孩子(大王小学三年级学生王玉玉,一年级学生张欢欣、高佳玉)。             2014年冬天,一个寒冷的早晨,他们抽时间来到学校,给孩子们送来了新买的毛衣裤子、保暖内衣、羽绒服、袜子等。             2015年3月1日,正值开学报名之际,曹莉的爱人和几位爱心人士又为孩子们送来了900元学费、生活费。3月14日,曹莉和她爱人以及这些爱心人士,一路打听,翻沟上岭,到三个孩子家里探望。当他们翻岭下沟来到张欢欣他们村子,向村民打听孩子家时,村民热情地问:“你们是大王小学的老师?”原来资助孩子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了。他们被村民热情地指引到张欢欣的家。孩子的奶奶听说后早早在门口迎接,虽然家境不好,奶奶还是热情地拿出柿饼、核桃招待好心人。曹莉他们一行了解完情况,没喝一口水,怕老人心里过意不去,就尝了一个柿饼去了另一个孩子家。             再次的深入了解,更坚定了曹莉老师资助的决心。她决定尽自己所能,动员一切力量,为这些孩子的家里争取应有的社会福利,让孩子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把贫困学生的照片及信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发了出去。她的同学、朋友、北塘的同事在她的感召下,纷纷要求资助贫困学生,他们说,我也要向你一样,不为宣传自己,只为实实在在地做些有意义的事。曹莉积极地为他们搭建平台,给他们发去孩子的照片、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了爱心奉献的行列中来。             曹莉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也许建不起一座图书馆,但可以建起一个图书角;我们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学生,但我们可以尽我们的微博之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让更多的孩子得到资助,让孩子们的未来一片光明。”             支教工作还在继续,曹莉体验着奉献的开心与幸福,体会着收获的温暖与感动。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