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师生近期在数字影像大赛和科学研究方面获佳绩

02.02.2016  11:40
            近日,长安大学在陕西省第四届青少年数字影像大赛、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重大建设项目资助等方面获佳绩。             ——该校在陕西省第四届青少年数字影像大赛中再创佳绩。 日前,“最美瀛湖”陕西省第四届青少年数字影像大赛颁奖典礼在曲江曼蒂广场举行。该校在本次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文传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3级学生刘唱、王溪的微电影作品《武旦》《和你一样》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国学文化奖、公益文明奖。             本次大赛秉承“新媒体、新文化、新青年、新风尚”的活动理念,共征集来自全省各个地市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的微电影、摄影、剧本、图配文作品共5000多部。经过专家评委会的初选、复评和终评,最后共评选出30部优秀作品,分获“最佳影片奖”“最佳摄影奖”等10余奖项。该校在本次活动中报送优秀作品近20部,获奖两部作品均为纪录片,分别讲述了湘昆武旦史飞飞和西安市晶洁鸟家园智障儿童的故事。自2012年起,该校连续4年参加陕西省青少年数字影像大赛。在本届比赛中,该校获得历年最好成绩。             ——该校教师获得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重大建设项目资助。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启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该校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任帅申报的《信息隐藏技术》课程在全国600余门课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重大建设项目资助,列入全国工程教指委2016年第一批重大在线课程立项的50门课程之一。同期陕西省共6门课程获批,其中西安交通大学3项,西北工业大学1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项。             该校新增设“网络与信息安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此次课程建设正是该校开展该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举措。研究生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模式,旨在利用在线教育资源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坚持教育资源的精品化和多元化,通过更有效率、更为弹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并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不同特点,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扩大对学校的宣传。             ——该校研究员刘建朝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通过成果验收。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对该校刘建朝研究员、张海东博士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项目“太行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121076)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仔细审查了项目组提交的记录本、测试报告、文字报告、附图、附表等资料,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成果汇报,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组提交的资料齐全、报告内容翔实,项目成果突出,完成了任务书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标,符合验收要求,经专家组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项目成果为优秀级。             以刘建朝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项目组,近年来在太行山地区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在太行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项目组对太行山地区四处典型杂岩体形成时代进行了厘定,通过地幔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提出了太行山中生代岩浆活动具有从北向南逐渐过渡的趋势,并建立该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序列首次在太行山北段早白垩世超基性侵入岩中发现了超亏损(Fo=92.2~94.6)纯橄岩地幔包体,这为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岩石样品。项目组还通过对太行山地区六处典型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等特征的对比,建立了两个成矿系列,论证了太行山南北各典型矿床成矿规律和矿体空间定位的受控因素,指出了找矿方向。该项研究成果为太行山地区地质矿产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对区域找矿勘查部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